中鐵昆明機車產業基地。
復興號投入運營。
昭通余家大沖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
昆玉高速公路。
本版圖片均為本報記者 顧彬 黃喆春 李秋明攝
時光鐫刻奮斗足跡,云嶺抒寫壯麗詩篇。
過去五年,在黨中央、國務院和云南省委的堅強領導下,第十二屆云南省人民政府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對云南“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闖出一條跨越式發展的路子來,努力成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新定位新要求,團結帶領全省各族干部群眾,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扎實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攻堅克難,精準施策,全力以赴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持了全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五年來,GDP等主要經濟指標保持了較快增長速度,2013年12.1%、2014年8.1%、2015年8.7%、2016年8.7%,2017年高開高走……折射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良好態勢,邁出了砥礪奮進的鏗鏘步伐。
調結構促轉型 強產業增動能
質量效益速度協調推進
推動產業結構向開放型、創新型和高端化、信息化、綠色化“兩型三化”轉變,加快構建“傳統優勢產業+重點支柱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協同發展的迭代產業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時作出重要指示:“像云南這樣發展滯后矛盾比較突出的地區,在保證發展質量和效益的前提下,速度上可以也可能適當快一些。”為云南趕超跨越指明了方向。
前有標兵、后有追兵,浪遏飛舟、不進則退。
增長速度換檔、結構調整陣痛、前期刺激政策消化,國內經濟發展“三期疊加”、相互交織;基礎設施薄弱、產業發展滯后、創新驅動不足,全省經濟發展下行壓力加大……前行的道路注定不會一帆風順。
紛繁世事多元應,擊鼓催征穩馭舟。
省委、省政府牢牢把握發展這個第一要務,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定不移去產能,分類施策去庫存,多措并舉去杠桿,精準發力降成本,突出重點補短板,著力提高供給質量。
五年來,全省去產能有力有效,累計壓減生鐵產能156萬噸、粗鋼產能426萬噸,取締“地條鋼”產能600萬噸,退出煤炭產能3876萬噸;云錫、云天化等省屬企業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扎實推進;處置“僵尸企業”118戶;商品房去庫存控制在合理區間;降成本力度空前,累計為實體經濟減負1700億元;補短板力度加大,一大批交通、教育、衛生、生態環保等補短板重大項目建成投入使用。
產業發展是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省委、省政府大力發展實體經濟,著力理清產業發展思路,重點抓好產業發展規劃,推動產業結構向開放型、創新型和高端化、信息化、綠色化“兩型三化”轉變,加快構建“傳統優勢產業+重點支柱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協同發展的迭代產業體系。
生物醫藥和大健康、旅游文化、信息、現代物流、高原特色現代農業、新材料、先進裝備制造業、食品與消費品制造業等重點產業發展戰略和實施規劃相繼出臺,省政府成立重點產業發展領導小組,明確一個重點產業“一個推進組、一位主抓領導、一個發展規劃、一套配套政策”,持續高位推進。
產業集群集聚發展全面提速,聚焦重點產業和重大項目,著力打造形成一批專業化、特色化產業園區和產業集群,大力推進產城融合發展。
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加快,“中國制造2025”云南實施意見和“云上云”行動計劃深入推進。
2017年初,省政府出臺“史上最嚴”22條“鐵規”,以零容忍的態度依法重拳整治旅游市場秩序,同時,加快實施“一部手機游云南”建設,大力推動旅游產業轉型升級。旅游人數和旅游收入實現雙增長。
積極探索“大產業+新主體+新平臺”發展的新路子,以工業化的理念謀劃推動高原特色現代農業提質增效,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全面打響工業經濟攻堅戰,加快煙草、能源、有色冶金等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智能制造和新能源汽車,啟動實施服務經濟倍增計劃,出臺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和改善法治環境“雙十條”,積極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
一條條精準有力的措施,一套套完整有效的組合拳,為產業振興、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大活力。
擴投資穩增長 補短板強基礎
跨越式發展基礎更加牢固
全省“五網”基礎設施建設快馬加鞭、喜報頻傳。一張張連綿延伸的巨大網絡,縮短了大山與外界的時空距離。彩云之南蓄勢待發,昂首闊步走向世界、擁抱未來
百年期盼,千秋偉業。2017年8月4日,承載著云南各族人民百年夢想的滇中引水工程正式開工建設。
6月21日,在全省加快高速公路建設推進會上,省交通運輸廳與各州市政府簽訂了“軍令狀”,用3年半的時間,在全省打一場縣域高速公路“能通全通”工程攻堅戰,確保到2020年具備條件的縣市區全部通高速公路。
4月7日,省政府召開全省特色小鎮發展啟動大會,決定通過3年努力,在全省建成105個一流特色小鎮。
2月23日,全省“五網”建設重點項目集中開工儀式在昆明舉行,昆明長水國際機場航站區改擴建工程等15個重點項目集中開工,項目總投資近1200億元、涉及9個州市……
從年頭到歲末,2017年全省基礎設施建設快馬加鞭、全速推進。過去五年,這樣的基礎設施建設“大事記”喜報頻傳,全省累計完成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超過8800億元。
為充分發揮投資拉動和消費基礎作用,省政府滾動實施了“十、百、千”項目投資計劃和“四個一百”重點項目,固定資產投資連年攀升;落實投融資體制改革措施,發揮重點項目投資基金作用,提高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落地率,民間投資活力進一步激發;深入開展“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專項行動,“云品”影響力進一步擴大;充分發揮玉石珠寶、咖啡等商品交易中心作用,加快冷鏈物流、鄉村新型商業中心等消費基礎設施建設,推動電子商務對傳統商貿流通企業和鄉鎮全覆蓋……
為補齊綜合交通基礎設施短板,繼深入實施綜合交通基礎設施建設3年攻堅戰之后,全省又打響了“五網”基礎設施建設五年大會戰。
五年間,路網、航空網、能源保障網、水網、互聯網等設施網絡建設全面發力、高歌猛進。全省新增鐵路運營里程近1200公里,新增高速公路通車里程近2100公里、總里程突破5000公里,實現所有建制村通硬化路;昆明長水國際機場旅客年吞吐量達到4473萬人次,國家門戶樞紐機場作用進一步凸顯。瀘沽湖、滄源佤山、瀾滄景邁機場建成通航;牛欄江—滇池補水工程建成通水,109件骨干水源工程建成蓄水;跨區域電力交換樞紐建設步伐加快,西電東送電量達到近1400億千瓦時;國際通信樞紐和信息匯集中心建設全面提速;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步伐加快,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進一步提高……
2016年12月28日,滬昆客專、云桂鐵路云南段建成運營。當和諧號動車呼嘯駛出站臺,風馳電掣駛向遠方,紅土高原正式邁入“高鐵時代”。
一張張連綿鋪開的巨大網絡,縮短了大山與外界的時空,也筑牢了全省跨越式發展的根基。彩云之南蓄勢待發,昂首闊步走向世界、擁抱未來。
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把工作做到群眾的心坎上,把工作的成效體現在群眾的笑臉上,成為過去五年政府工作的著力點和閃光點
沒有貧困地區的全面小康,就沒有全省的全面小康。
確保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如期脫貧、88個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這是省委、省政府向黨中央、國務院立下的“軍令狀”,向全省4700萬各族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
五年來,云嶺大地脫貧攻堅如火如荼、熱潮涌動。
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重要戰略思想,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聚焦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和深度貧困群體,建立健全工作機制、責任機制和考核機制,全力推動各項目標任務落實。
全省上下把精準要求貫徹落實到脫貧攻堅全過程,持續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累計投入省級以上財政專項扶貧資金381億元;加強各種資源整合,實施易地搬遷、產業、教育、健康等精準扶貧措施,扎實開展迪慶藏區、怒江州、鎮彝威革命老區等脫貧攻堅行動;健全組織動員機制,搭建社會參與平臺,完善政策支撐體系,深入開展“掛包幫”定點扶貧,“三位一體”大扶貧工作格局全面形成,中央單位定點扶貧和滬滇、粵滇扶貧協作全面推進;堅持“輸血”與“造血”結合,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并舉,不斷激發干部群眾干勁決心,貧困地區貧困群眾發展內生動力進一步增強……五年來,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4749元增加到8695元。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把工作做到群眾的心坎上,把工作的成效體現在群眾的笑臉上,成為過去五年政府工作的著力點和閃光點。
五年來,全省財政支出70%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省政府堅持每年集中力量辦一批民生實事,努力使發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眾。
五年來,全省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97個縣義務教育通過國家認定和驗收;五大社會保險參保率累計達到8200萬余人次;人民健康和醫療衛生水平大幅提升。人民群眾也在一件件實事中感受到了身邊發生的巨大變化,有了更多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依托良好的區位優勢,云南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加快推進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建設,全面參與推進瀾滄江—湄公河合作、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和中國—中南半島國際經濟走廊建設,成功舉辦了4屆南博會、3屆中國國際旅交會,全面推動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綜合保稅區等開放平臺建設,加快形成對外開放新格局。
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省委、省政府扎實推進重點領域污染防治,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效,九大高原湖泊水質穩定趨好。
五年來,政府自身建設得到全面加強。“放管服”改革縱深推進,行政許可、行政審批中介服務、工商登記前置審批事項大幅削減,“32證合一”改革啟動實施,“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全面覆蓋,企業、群眾辦事創業更加便捷高效。
走進新時代,站在新起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彩云之南將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力以赴實現跨越式發展,努力成為我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譜寫好中國夢的云南篇章。(記者陳曉波)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