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載著京杭大運河文明的兩座明代古橋,如今被雜草覆蓋,黃土掩埋,只剩下橋頭……”2016年12月24日,北京市通州區人民檢察院行政檢察部主任黃筆鏡收到一條線索:位于通州區張家灣鎮的明代古橋東門橋和虹橋“身陷”垃圾,遭人為破壞。
黃筆鏡首先進行了初步核實,確認文物基本位置后,檢察官們隨即趕赴現場,北京市檢察機關首例文物保護公益訴訟悄然拉開帷幕。
尋找古橋位置、現場調查、走訪群眾、留存證據、查閱法律、專家座談……1個多月的時間里,檢察官們馬不停蹄。區文物管理部門提供的一份不可移動文物名錄顯示,2005年文物普查時,東門橋、虹橋已被確定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而現場與線索反映情況基本一致,文物保護迫在眉睫。
經過充分調查、論證,黃筆鏡認為,案件符合行政公益訴訟試點工作規定。2017年6月1日,通州區人民檢察院向區文化委員會送達《檢察建議書》,建議盡快啟動對涉案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第二天,區文委相關負責人即來到檢察院表示接受建議。不久,區文委反饋了整改情況。
自2015年7月,北京市被列入公益訴訟試點以來,檢察機關共發現公益訴訟案件線索416件,發出訴前檢察建議104件,依法提起公益訴訟案件19件,保護和收回國有資產和權益價值934萬元。在民事公益訴訟領域,依法提起全市首例大氣污染民事公益訴訟,辦理土壤污染系列案件,起訴要求侵權人承擔環境修復治理費用近千萬元。
北京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敬大力表示,全市檢察機關充分認識公益訴訟在北京城市戰略定位和城市總體規劃布局中的重要意義,緊緊圍繞公益這個核心,依據法定范圍、結合區域實際提出辦案重點,優化配置公益訴訟檢察資源,加大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公益訴訟力度,突出辦理食藥安全等領域公益訴訟案件,為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建設法治中國首善之區和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
相關鏈接:
保護文物 “行勝于言”?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