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從種出產品再找銷路到先接訂單再“看單下菜”
海口網1月29日消息(記者謝大強?周雪君?實習生陳周鑫)1月26日,在冬日暖陽照射下,秀英區石山鎮施茶村委會吳洪村一片遍地火山石頭的山林里,一株株長在石頭上的“綠色精靈”顯得生機勃勃,這就是市場熱銷且價格不菲的火山石斛。
“別看我們這些石斛還處在長苗階段,可它們早已被競拍訂購一空了。”施茶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洪義乾說。
從過去種出產品再找市場銷路,到今天先接訂單再“看單下菜”,?隨著互聯網在海口農村的蓬勃興起,帶動了傳統農業的轉型升級,并加快農民脫貧致富的步伐。
古村“觸網”人氣火爆
擁有千年古韻的火山傳統古村三卿村,過去藏在“深閨”無人知。目前,在該村村民小組長王杰的帶領下,通過愛哪哪網及微信朋友圈等線上宣傳推介,推出鄉村休閑游,手磨黑豆腐,嘗火山石板烤肉等,古村“觸網”人氣火爆,每個周末來村里的游客在10桌至20桌之間,月營業額3萬元左右。
王杰說,原來村民種出黑豆拿到市場去賣五六元一斤也少人問津,現在網上成為搶手貨。經精心挑選包裝的火山黑豆,最高賣到每斤50元;而火山紅芝麻、山柚油、土雞蛋等身價也翻倍,“村民再也不用為種養的優質農產品愁銷路了。”
石山成立互聯網農業產業聯盟,通過現場競拍、期貨訂單、股權眾籌等模式,打造了火山荔枝、黑豆、火山玫瑰、石山壅羊等全國有名的農產品品牌。
如今行走石山,綠樹紅花,古巷悠悠,石屋滄桑,周末及節日吸引游客如織,傳統火山民居經改造,成了城里人向往的周末度假地。農民的身份也悄然改變,變成了合作社股東、民宿老板、產業工人等。“互聯網+”為村民帶來的不僅是觀念的更新,生產生活的便利,更是看得見的“真金白銀”,2016年石山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就超過萬元。
電商扶貧成效顯著
“通過手機就將我家的土雞和雞蛋賣向全國各地,這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永興鎮儒張村貧困戶黃忠海感嘆,自己從過去老實巴交的農民到如今把電商生意做得風生水起的“網紅”,都是電商進村帶來的改變。黃忠海通過微店去年銷售額超過5萬元,全家于2017年成功摘掉貧困的帽子。
54歲的吳清誠是永興鎮建中村委會昌儒村一名貧困戶,他有多年養雞經驗,但苦于沒有資金,一直無法擺脫貧困。2016年,通過政府幫扶,他建起了雞舍,養起了產蛋雞。目前吳清城把養雞擴大到2000多只,每天能有300多個雞蛋的產量,僅一個月就能賣出雞蛋2000枚,雞150只。現在吳清城家的土雞和雞蛋在網上供不應求,他的微店銷售額突破60000元。其他貧困戶在有貨源的情況下,還通過他的微店來銷售,為此他也帶動了其他貧困戶增收。
永興鎮電商扶貧中心自2017年5月7日正式啟動運作以來,截至當年12月31日,永興鎮建檔立卡的134戶貧困戶中,有48戶貧困戶通過電商銷售額突破2萬元,16戶銷售額突破1萬元,3戶銷售額突破6萬元,2戶突破10萬元;電商扶貧中心開設的周末扶貧愛心集市共舉辦26期,交易額超過76.5萬元(含訂單)。
偏遠鄉村也有“淘寶店”
1月27日,偏遠的瓊山區甲子鎮益民村,在市編辦、九云天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將農村淘寶村級服務站與涉農綜合服務平臺的建設有機結合起來,開辦了海口第一間村級淘寶電商扶貧中心,這也是海口市第一家由幫扶單位和電商企業共同打造的電商幫扶中心。??
“通過電商平臺,我們的銷售渠道更加順暢,我們脫貧致富的信心很足。”龍井村貧困戶楊元煌激動地告訴記者,這個村級淘寶扶貧中心上線僅一個多小時,就累計銷售達11500元,其中線上銷售額約4800元,線下銷售額約6700元。
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介紹,淘寶村級服務站進農村在便民服務的同時,還可以利用區域資源優勢充分挖掘當地地域特色農產品,將其賦值化、品牌化,提升地域農產品影響力。
目前,全市已建成鎮級服務站1個,村級電商服務站11個,以全省首個鎮級電商扶貧中心秀英區永興鎮電商扶貧中心為例,短短6個半月時間,平臺線上交易總額突破2000萬元,其中貧困戶交易額突破170萬元,一大批荔枝、農家土雞蛋、蓮霧等優質農產品行銷全國,電商扶貧效益初顯。
?
?
相關鏈接:
幫扶單位與電商企業結合 海口甲子鎮益民村探尋脫貧之路?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