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余人投資的交易平臺,怎么所有人都虧損
常州武進:查辦江蘇首例非法電子期貨交易案
夏丹
在互聯網上搭建非法交易平臺,打著“炒白銀、炒石油、炒貴金屬”等現貨交易的幌子,通過QQ、微信聊天等工具進行“喊單”(投資顧問即時的下單策略指導),吸引客戶投資,進行非法電子期貨交易,實際上現貨交割的大型倉儲是虛構的,交易平臺也沒有網絡交易批復許可。這起江蘇省首例利用網絡平臺(P2P)進行的非法電子期貨交易案,被害人4000余人,涉案金額1.77億元。
經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檢察院提起公訴,法院近日以非法經營罪判處被告人尹強、伏小平等人有期徒刑三年零六個月,并處罰金50萬元;以非法經營罪和盜竊罪,數罪并罰,判處被告人王穎有期徒刑五年,并處罰金5萬元。
客戶聯手“導師”投資,轉虧為盈突然被盜
周某是江蘇常州人,是朋友圈里小有名氣的理財高手,多年累積下來,手頭資金也比較寬裕。2015年,有人開始向他推薦“玖鑫銅”項目。“我們公司是做原油、白銀、銅的現貨交易,有專業的投資老師指導,1?50的杠桿比率,T+0操作模式,是風險可控的理財品種,周老板有興趣嗎?”
經過深入咨詢,周某了解到,這個項目是在一個叫“玖鑫大宗”的交易平臺上操作的,平臺由四川玖鑫大宗貿易有限公司運營。平臺上的項目根據原油、白銀和銅的實時價格買漲或買跌,扣去交易的手續費,剩下就是自己的盈虧,可以即時“止盈止虧”,操作起來還算方便。
在聽過一些成功案例后,周某心動了,在該交易平臺注冊賬戶,陸續充值20萬元。沒想到,一兩周時間里,周某不但沒賺到錢,反而持續虧損上萬元。心急的周某在介紹人的搭線下,認識了“資深導師鄭老師”,幾次操作下來,漸漸扭虧為盈。
但久經考驗的周某深知,所謂“資深導師”不過是知道“內幕消息”,因此賺錢后都會給“鄭老師”一個大紅包,表達感謝。“鄭老師”發現周某給的紅包遠超公司給的提成,遂與周某結成統一戰線:周某將賬號和密碼給“鄭老師”,“鄭老師”則買通公司的數據分析師,掌握交易走向,用真內幕指導周某投資。短短半個多月,周某不但挽回虧損的1萬余元,還持續盈利4萬余元。
2015年6月的一天,周某像往常一樣登錄平臺打算交易,但賬戶余額中醒目的724.86元令他震驚得險些從座椅上跌落,重新登錄了多次,余額數目依然如此,周某才不得不面對現實:賬戶可能被盜了。
事發后,周某立即與“鄭老師”及公司交涉,但公司表示對此事全不知情,因為周某自己把賬號密碼透露給“鄭老師”,所以公司也不可能作出任何賠償。隨即,周某向常州市武進區公安機關報案。
“鬼”咬“鬼”捅婁子偵查中發現不尋常
警方受案后,很快發現了嫌疑人。原來,“鄭老師”自以為與周某的“聯手投資”天衣無縫,其實早就有“黃雀”盯上了他們。
周某短時間不僅挽回了虧損還持續盈利4萬多元,盈利之快引起了“玖鑫大宗”平臺一個會員單位負責人王穎的注意。他找來周某的指導老師“鄭老師”詢問,“鄭老師”一口咬定是客戶自己操作賺的錢。
王穎根本不信,他深知平臺運營的“規則”。玖鑫大宗貿易有限公司旗下有誠信玖玖、牧蛟文化等多個銷售原油、白銀、銅等現貨的會員單位。玖鑫公司負責交易平臺的運營和維護,而會員單位則負責招攬客戶投資,平臺的盈利由公司與會員單位按20%與80%的比例分成。“玖鑫大宗”平臺雖然依照原油、白銀、銅等大宗商品的漲跌行情進行實時交易,但平臺上的行情數據與正規市場相比有5秒至10秒的延遲。投資顧問對客戶的解釋是,不同平臺之間的數據都會有差異。但像王穎這樣的內部人員都知道,正因為有延遲,所以無論是投資顧問還是資深導師透露給客戶的“內幕”,其實是已經發生的行情,將這一行情反向告知客戶,就可影響客戶的判斷。
因此,王穎斷定,周某僅憑自己的判斷,不可能摸得清行情漲跌的規律,肯定有“內鬼”。利用監控軟件,王穎回看了“鄭老師”的電腦操作及聊天記錄,發現內鬼原來就是“鄭老師”。面對證據,“鄭老師”不得不承認,王穎偷偷將這場對質進行錄音錄像。
但王穎并沒有對“鄭老師”進行責罰,他利用獲取的周某賬號和密碼,登錄其賬戶,以頻繁交易扣取手續費的方式,3小時內連續刷單500多筆,將周某賬戶扣費僅剩724.86元,而王穎則獲得刷單返傭近10萬元。“一旦警方調查,就讓‘鄭老師’背黑鍋。”王穎盤算好后,將偷錄的視頻交給了警方。
但王穎的如意算盤還是落空了。警方經過偵查,順著交易痕跡順藤摸瓜找到了王穎。
盜竊案很快有了眉目,但公安機關從偵查中卻發現了平臺不同尋常的地方:王穎可以通過瘋狂刷單獲利近10萬元,那么作為交易平臺的提供者,四川玖鑫大宗貿易有限公司是否涉嫌其中?整個“玖鑫銅”項目,從操作平臺到獲利模式,是否涉嫌網絡詐騙?因平臺涉及人員眾多,案件重大,常州市武進區檢察院提前介入此案,引導公安機關偵查。
盜竊牽出非法經營案“現貨”交易露原形
經查,2014年5月,四川玖鑫大宗貿易有限公司成立。公司負責人尹強與伏小平辯稱,“玖鑫大宗”平臺數據不存在人為修改操作,平臺盈利也是簡單地向客戶“喊單”并從客戶交易中抽取手續費,至于會員單位以不實信息誘騙客戶頻繁交易以及王穎的犯罪行為,公司并不知情。
承辦檢察官發現,“玖鑫大宗”交易平臺確實不存在后臺操作數據的違法行為,而會員單位招攬顧客誘導投資的行為,也只是提供投資建議,其行為無法定性為網絡詐騙。但在“玖鑫銅”項目投資的用戶共4000余人,幾乎都是虧損狀態,這樣的平臺真的合法嗎?
“喊單”“網絡交易P2P”“杠桿”……重新審核整個證據鏈,這幾個名詞引起了檢察官的注意。“這些詞組合起來,非常符合金融犯罪的特點!”偵查方向的轉變,令承辦人員都豁然開朗,既然平臺聲稱開展的是大宗商品現貨交易,那就從“現貨”查起。
據尹強等人稱,公司在2014年就獲得四川省工商局頒發的營業執照,并取得四川省經信委關于電子平臺交易大宗貿易籌建的批復,經營范圍有白銀、現貨銅等,在當地飛機場擁有一個做現貨交割的大型倉儲,客戶可以在交易平臺上買賣現貨。然而,經過調查,所謂的倉儲是虛構的,網絡平臺批復許可更是子虛烏有,“玖鑫銅”現貨交易的真實面貌徹底被還原。
經查,2014年,尹強、伏小平等人通過購買交易軟件、交易數據、租賃服務器等,在互聯網上搭建了非法交易平臺“玖鑫大宗”,并建立四川誠信玖玖投資有限公司,招募以王穎為首的成都牧蛟文化等會員單位、居間商銷售“玖鑫銅”“玖鑫原油”等大宗商品,統一培訓一批“投資顧問”“投資導師”,通過電話、QQ、微信等聊天工具招攬社會公眾客戶,打著現貨交易的幌子,進行標準化合約交易模式,實際上并沒有實質的現貨交易。投資者以1?50的杠桿比率,按照玖鑫公司提供的國際實時走勢、匯率,以對沖平倉的方式完成“玖鑫銅”“玖鑫白銀”“玖鑫原油”交易,而平臺從中收取單筆交易金額萬分之六的手續費、延期費等。與此同時,尹強等人還以會員單位身份與其發展的客戶在平臺上進行對賭交易,客戶虧損的錢成為會員單位的盈利主來源。短短一年時間,共發展客戶4000余人,涉案金額達1.77億元。
經中國證監會四川監管局認定,其行為符合“非法組織期貨交易活動”的特征,即“玖鑫大宗”平臺為不受監管的對賭平臺,涉嫌非法經營罪。至此,這一起江蘇省首例特大非法電子期貨案告破。
?
?
相關鏈接:
海南電網投資177億元打造全域智能電網示范省?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