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心履職為民發聲 建言海南改革發展
——省六屆人大一次會議海口團代表建議摘登
兩會建言
▲目前海口正大力推進全域旅游、鄉村振興戰略,圖為云龍鎮檳榔園村的田園風光。記者 張俊其 攝
省六屆人大一次會議期間,海口代表團56名省人大代表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認真履行職責,積極建言獻策,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生態環境保護、推進全域旅游、城市管理治理、教科文衛事業、保障和改善民生等熱點問題,提交了大量議案和建議,展現出新時代人大代表的新作為。
海口日報從中摘登部分建議內容,敬請讀者關注。
記者 林韋瑋 杜潤濤 郭志華
劉名松代表:
打造海南環島高鐵沿線風景帶
背景
高鐵以其方便、快捷、安全等特點,成為市民游客出行的重要交通方式。我省高標準建成了環島高鐵這個重大基礎設施,優化了全省交通結構。但我省環島高鐵沿線的景觀建設依然滯后,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旅游經濟發展,做好我省的生態修復和景觀提升工作尤為重要。
建議
1.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刻理解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等重要論述,準確把握省委七屆二次全會要領,切實做好我省環島高鐵沿線風景帶的生態修復和景觀建設。
2.由省規劃委牽頭,會同省林業、旅游、農業、水務、發改、住建等部門及各相關市縣,組成海南環島高鐵沿線風景帶建設項目的專項工作機構,統一思想、達成共識,制定項目的目標任務、責任單位、完成時限,落實好任務書、時間表、路線圖、實施方案等。
3.結合我省“生態島”建設部署,開展國民共建新篇章,充分發掘有實力的社會資本方,探索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良性機制,動員社會各方力量共同參與我省環島高鐵沿線風景帶建設項目規劃設計、施工建設和養護管理,強力推進項目的建設實施。
4.風景帶的建設要充分體現高鐵沿線各市縣的地域特色,結合各地區本地樹、本地草、本地花的選用,突出不同的自然風光和民俗文化,形成各地段風景的差異性,在感觀上形成鮮明的對比。
王杰代表:
建設鄉村旅游資源統一信息平臺
背景
海南依靠良好的生態環境,吸引不少國內外游客前來休閑旅游。在美麗海南百鎮千村建設的推進下,2017年大量共享農莊應運而生,全省農村的基礎設施、環境衛生、產業結構得到了很好的發展,許多村莊相繼開展了鄉村旅游、做起了農家樂、建起了特色民宿。但由于經營理念不對、產品沒有特色、目標市場定位不準、管理不善等原因,導致農村的旅游資源碎片化嚴重,始終提高不了知名度。
建議
由省旅游委、科工信廳等部門牽頭,建立一個鄉村旅游資源統一信息平臺,把分散在全省各地的鄉村旅游資源進行有效地整合推廣,實現鄉村旅游資源與市場的精準對接,切實提高海南鄉村旅游資源的利用率和農民收入,為我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奠定堅實的基礎。
毛和順代表:
優先發展公共交通治理擁堵
背景
近年來,我省車輛持續高速增長,城區早晚高峰期不時引發交通擁堵。如何“治堵”,已成為政府和社會各界長期高度關注和重視的熱點民生問題。在已出臺的《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建設部等部門關于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意見的通知》等文件中,公交優先發展作為我國城市與交通發展的國家戰略地位已經確立。但是由于公交的市場化經營、未認清公交與交通出行結構的互動關系,公交優先發展在很多城市還比較滯后,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建議
1.盡快建設網絡化的公交專用車道,落實公交“燈權”“路權”優先,讓公交車通行快起來,特別是每日早晚高峰期,一定要比社會車輛通行速度快,從而吸引更多的市民乘坐公交車出行。
2.盡早建立公交公共服務購買機制,對公交市場化遺留的歷史欠賬妥善解決,讓公交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3.學習借鑒先進城市“治堵”經驗,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推動公交優先發展,同時建設公交智能調度管理系統、多方式乘車費用電子支付系統(包括微信、支付寶、銀行卡等等)、電子站牌服務系統等,不斷提升公交運營服務水平。
4.通過多種形式推廣,吸引人們多乘坐公交出行,推動交通結構持續優化,實現公交出行、綠色出行。
張萍代表:
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背景
目前我省的脫貧攻堅工作“輸血”的方式比較多,雖然在短期內實現了脫貧,但可持續發展動力不強,難以確保農戶的經濟收入穩步增長,實現共同致富的目標。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推進農業現代化、提高農村公共服務能力、實現農民共同富裕的重要舉措,是加強農村基層黨的建設、鞏固黨在農村執政基礎的重要保障。因此,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迫在眉睫。
采用“輸血”與“造血”雙管齊下的幫扶措施;因地制宜,充分發揮海南綠水青山和獨特的生態資源優勢,實行一村一策,精準幫扶,不斷探索村級集體經濟多種發展路徑,幫助創建一個基礎牢靠、可持續發展的標桿產業,最終實現貧困村抱團取暖、共同富裕的目標。
潘華莉代表:
加強學生校外寄宿場所監管
背景
近年來,學校附近的學生寄宿場所大量增加,但由于缺乏有效監管,許多校外寄宿場所存在無證經營、無備案登記、衛生環境較差、餐食安全隱患大等問題。如何加強對學生校外寄宿場所的監管,成為全社會廣泛關注的話題。因此,應盡快對學生校外寄宿場所進行規范監管。
建議
1.盡快出臺學生校外寄宿場所經營管理規定,明確學生校外寄宿場所管理部門,實行學生校外寄宿場所準入制度,規范寄宿場所經營行為。
2.政府出臺優惠政策進行專項補貼,鼓勵有資質的企業等在校園周邊開辦多個有一定規模、符合相關規定的大中型學生寄宿場所,統一收費標準、統一監管,促進良性競爭發展。
3.政府可在各校園片區內開通學生免費公交服務,科學規劃公交開行線路,定時定點接送學生往返于社區和學校之間,讓更多學生能按時上學放學、回家用餐午休,減少交通擁堵。
4.教育主管部門應科學劃定學校片區,嚴格執行就近入學政策,有效避免擇校行為發生,確保學生能就近步行回家,減少學生校外寄宿人數;對于有條件開辦學生食堂的學校,應積極引入有資質的企業在校內開辦符合規定的學生食堂和寢室,管理學生食宿;對于新開辦的學校,應建設符合規定的學生食堂和寢室,與教學區明顯分開以便利于管理。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