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搶火車票,求幫加速”“有情人終成眷屬,沒票人靠你加速”……
春運于1日正式開始,搶票已進入了最后“沖刺”階段,搶票不僅要靠手速、網速,還要“友誼加速”。記者發現,不少搶票軟件除了繼續推出“有償加速”外,還祭出新招——讓好友為其加速。有網友質疑,搶票加速“有貓膩”,存在借機推廣軟件之嫌。相關專家也建議要加強對搶票軟件的監管。
春運臨近,搶票軟件“奇招迭出”
記者在攜程、去哪兒、飛豬等常用的網絡購票軟件上看到,購票頁面都設有“搶票”、“預約占座”等選項,并會提示預估的“搶票成功率”,吸引了不少購票者。
例如,攜程將搶票速度分為6個檔,速度越高,預估搶票的成功率越高。從低速度到最高光速,每檔10元,1元相當于1個加速包,最高光速搶票需花費50元,這意味著購票者如果不想通過付費加速,則需要多位好友幫忙搶50個加速包。此外,還設有比最高光速更快的“VIP”檔,而這一過程只能通過好友幫忙才能達到。
記者在幫助好友加速的頁面中看到,頁面首先會彈出“微信授權”,申請“獲得你的公開信息(昵稱、頭像等)”權限,雖然記者選擇“拒絕”選項后,仍幫好友獲得了一個加速包,但記者了解到,還是有不少人在幫助加速過程中默認了允許。
“我花了30元的加速包,一天后軟件提示我搶到票了。”在杭州工作的王吉陽通過付費搶票軟件,搶到了2月13號從杭州到南昌的車票。但是正如搶票軟件上說明的,不能保證一定可以買到票,在北京讀書的大學生道日娜通過好友幫忙加速,已達到最高速的搶票狀態,但2天過去了,她依舊沒有搶到票。
準備今年春節從杭州回武漢的耿雨薇為了買到回家的票,使用了多個軟件搶票,每個軟件平均花費幾十元,最后靠軟件搶到14號除夕回家的車票,“沒搶到票的軟件可以給我退加速費,但是搶到的軟件不會退。”她說。
搶票軟件,便民還是添堵?
據中國鐵路總公司介紹,今年網絡車票的銷售比例將會達到80%,其中80%的票是通過手機售賣的,網絡購票已經成為了春運的常態。但數量眾多的互聯網搶票平臺,到底是減輕了乘客的刷票之苦,還是增加了正常購票的難度?
有網友認為,搶票平臺確實能更容易地買到票,不用自己守在電腦前不停地刷票,這就像VIP通道,花錢買服務,是正常的市場行為;但也有網友提出不同觀點,認為付費搶票是變相的黃牛,用技術的便利讓購買者“插隊”,損害了不會使用網絡購票軟件的群體;還有網友提出搶票軟件不靠譜,也不透明。
“搶票軟件有用,但不是萬能的。”一位業內人士介紹,機器搶票就是模擬人的購票流程,利用機器來加快操作時間。其中的加速就是提高網速,從而更快搶票,而各個加速網站的加速包其實就是在網速上做文章。如果車票顯示已售罄,在沒有人退票的情況下,搶票軟件也是沒有辦法的。
這位業內人士表示,這些購票軟件會不間斷地提交購票申請,在短時間內超高頻度地產生訂單,從而加劇網站卡頓,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正常的購票。
今年,不少網絡平臺仍對“有償搶票”趨之若鶩。而事實上,所有的票只有12306一個“官方出口”,其他網絡平臺也都是“接入者”。記者致電12306,客服表示,目前從未對其他平臺授權過“搶票”服務,在第三方平臺購票很可能會導致個人信息泄漏,最好在官網購票,如果通過第三方網站或軟件購票后出現問題,12306不予受理。
專家呼吁:搶票軟件須加強監管
北京市法學會電子商務法治研究會會長邱寶昌說,以前沒有網絡,大家買票都去窗口排隊,那時的“黃牛”就存在倒票違法行為;如今,“黃牛”倒票換了個形式,從線下發展到了線上,這種方式很可能侵犯了其他消費者的選擇權和公平交易權。
邱寶昌說,從法律層面,搶票軟件的行為界限和監管尚不明確,“購買車票時,每個人都應該是機會均等的,不能因為技術的不對等,讓一部分人優先購票,這本質上是不公平競爭。如果以此盈利,應給予一定的監管。”
“搶票平臺的出現確實給上班族帶來了很多便利,不少人選擇這項‘服務’,說明搶票存在很大的市場。”中國社會學會理事、浙江省社會學會會長楊建華說,同時我們也要重視并規范市場,不能允許搶票收費肆意發展。
中國鐵路總公司方面介紹,今年春運對12306網站技術擴容,不斷優化購票體驗,日售票能力已從1000萬張提升到1500萬張,并引入了多種支付方式和選座、換乘、相似線路推薦、特產飲食等服務。此外,12306網站還實行了慢速排隊機制,遏制網絡搶票,努力保證售票公平,并開展貧困地區精準售票服務。
?
?
相關鏈接:
武漢:未成年人當網絡主播需征得父母或監護人同意?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