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五源河國家濕地公園、美舍河國家濕地公園揭牌
海口濕地保護進軍“國字號”
海口濕地、美舍河、五源河三個系列LOGO亮相。 記者 石中華 攝
海口網2月4日消息(記者 陳昌波)3日,海口五源河國家濕地公園、美舍河國家濕地公園揭牌,刷新了椰城濕地保護的“生態顏值”,標志著海口濕地保護正進軍“國字號”方陣,力爭贏取生態文明“金名片”。同日,“海口濕地網”正式上線,將為相關行動落地“勝利會師”實時提供圖文并茂的見證。
優化頂層設計 明確“生態紅線”
據介紹,海口生態環境始終保持全國一流,空氣質量在全國74個重點城市中穩居第一;先后榮獲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獎等多項榮譽。在一張張讓人引以為傲的成績單面前,海口始終戒驕戒躁、力爭上游,循著“行動路線圖”一步一個腳印邁進。
去年9月,省委首次以全會形式出臺《中共海南省委關于進一步加強生態文明建設 譜寫美麗中國海南篇章的決定》,通過一系列創新舉措將生態文明建設放在前所未有的高度;今年省政府工作報告明確,將“開展林業生態修復與濕地保護專項行動”作為2018年突出抓好的一項重點工作。
為全力以赴做好濕地保護修復,近年來,海口成立了生態環保委員會,出臺了《關于加強濕地保護管理的決定》《海口市美舍河保護管理規定》等多部地方性法規。期間,通過“多規合一”明確生態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限,實施最嚴格的準入制度,先后否決不符合環保要求的項目150多個;制定《海口市環境違法行為有獎舉報試行辦法》,緊抓嚴管重罰環境違法行為。
全國“雙修”試點
入圍全球遴選認證名單
“在國家林業局的指導和支持下,海口率先編制實施濕地保護與修復總體規劃,印發《海口市濕地保護與修復工作實施方案》和《海口市濕地保護修復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年)》,濕地保護修復的做法在全國林業系統予以推廣,被住建部列入第三批全國城市‘雙修’試點,并入圍全球首批國際濕地城市遴選認證名單。”市主要領導表示,海口堅持土地整理與濕地保護利用協同推進,搶救性保護了近萬畝潭豐洋濕地。
依托美舍河作為水體治理示范,海口采取“控源截污、內源治理、生態修復、景觀提升”方法,在3.5萬平方米的建筑垃圾堆棄場上,建成全國最大的梯田濕地;首次在我國城市內河成功種植紅樹林,實現“水清、岸綠、白鷺飛”,得到了中央環保督察組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期間,《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等媒體對美舍河的科學治理作了多次報道,成功促成了獲批國家濕地公園試點、國家級水利風景區。
2月1日,聯合國濕地公約組織秘書長瑪莎·羅杰斯·烏瑞格考察海口濕地,表示“海口申報國際濕地城市極具競爭力”。
保護“生命之源”
改善人居環境
作為海口的生命之源、生態之源、文化之源、智慧之源、活力之源,五源河匯集了羊山濕地西部區域的地下涌泉、溪流、庫塘的水源后,流入永莊水庫,經永莊水庫曲折向北經海口秀英區西郊入海。
上游的永莊水庫及周邊大面積的火山熔巖濕地和灌叢沼澤區是海口市區自然生態保存最為完好的區域,擁有城市內稀缺的動物棲息地和植被生境;河流中下游穿越海口市區西部直達濱海區域,是城市景觀的重要生態基礎。五源河國家濕地公園,南起永莊水庫,北至五源河河口海域,共有野生維管束植物96科318屬427種,野生脊椎動物25目66科154種。
海口美舍河國家濕地公園,以永久性河流、灌叢沼澤、淡水泉、庫塘、水產養殖場、稻田6個濕地類型為主,共有野生維管束植物99科243屬301種,有水菜花、水蕨、普通野生稻三種國家Ⅱ級保護植物,是我國野生水菜花的主要分布區;有野生脊椎動物24目57科137種。其中,公園北段貫穿城區,是海口市區的濱河生態景觀系統,也是海南最大河流南渡江的重要補水河,承載著重要的生態功能。
相關鏈接:
海口五源河和美舍河國家濕地公園揭牌?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