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去年在村里的合作社入了2萬9千元的股份,合作社還給我送了一股,今天就能拿到入股的分紅,確實高興,確實是好事兒。”呂小紅是甘肅徽縣火石村的貧困戶,她在徽縣4日舉行的“123帶動百千萬”產業扶貧工程分紅大會現場領取到了9300元的現金紅利。
已是立春,但西北黃土高原上的冰雪仍未消融。在這寒冬時節,隴南徽縣的上山村村民廣場上卻是一片歡騰喜慶的場面:一沓沓被紅緞帶精心裝飾的百元大鈔羅列齊整,上百萬現金被砌成一堵“小墻”,引得到場的500多名村民紛紛拍照留念。
此次分紅大會是徽縣硬灣村和火石村兩村村民入股當地合作社的一場“收獲季”,合作社當天按照入股協議將2017年的收益現場對入股農民進行現金發放與獎勵。當天共發放資金102.2萬余元,村集體發放分紅11.9萬元,貧困戶增收款及獎金58萬余元。
“我們村子以前一直都是種糧食,農戶收入低,村子就成了貧困村。隨后縣里和村里想辦法,最終確定了將黑豬養殖作為村子發展的主要產業,我們養的黑豬無污染源,抗病力強,很符合現在城里人越來越注重生態健康的趨勢,銷量很好,現在一頭豬的利潤在800元到1200元,是種地收入的好幾倍。”火石村青泥黑豬生態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袁碧剛說。
袁碧剛介紹,火石村的合作社成立于2016年11月,村里人人都可入股合作社,每股1000元,分紅時每股便可分得310元紅利,村里還會給貧困戶每戶免費配一股。“以前村里人除了種地就沒事干,也沒有別的收入,現在他們可以入股分紅,可以來合作社打工,還可以將自己的土地流轉給合作社,這樣每畝可以增收700元,每年貧困戶每戶都可以增加2000元到3000元的收入,今年我們村脫貧沒問題。”袁碧剛笑著說。
大河店鎮是甘肅徽縣的深度貧困鄉鎮,也是全縣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自2016年起徽縣探索出了黨支部領導的集體+個體的混合經濟模式,將貧困地區的劣勢轉為優勢,其間打造的“青泥嶺樹蜜”和“青泥黑豬”如今每季都供不應求,實現了“輸血”扶貧向“造血”扶貧的轉變。
徽縣縣委組織部部長劉永成說:“從此次的分紅大會可以看出,如今村集體已有了穩定的收入,不但解決了集體積累‘空殼’的問題,而且每年還能拿出資金對貧困戶進行幫扶。接下來我們將繼續堅持‘黨支部+’的產業脫貧模式,把‘青泥黑豬’和‘青泥嶺樹蜜’發展成全縣的主導產業,打造出徽縣農民發展特色農業增收致富的兩張‘名片’。”
?
?
相關鏈接:
鄉村學校“網絡課堂”助推甘肅教育新發展?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