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了!文昌中學這兩學生哥
他們的名字被刻在我國首顆教育共享衛星升空
林小涼(左)和尚陽洋。(文昌中學供圖)
當很多人以為自己的名字刻上衛星升空是遙不可及的夢想時,文昌中學兩位學生卻已經實現了這個夢想。2月2日15時31分,搭載我國首顆教育共享衛星“少年星一號”的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文昌中學兩位學生林小涼和尚陽洋的名字刻在該共享衛星上,在上面熠熠生輝。
據了解,“少年星一號”衛星的主要功能是無線電存儲及轉發,并進行空間成像試驗、物聯網用戶鏈路驗證等。完成在軌測試后,“少年星一號”將面向建有衛星測控分站的中小學校和教育機構開放衛星通信資源。
一箭七星之一的立方體納衛星“少年星”不但承載著全國10萬中小學生的創意和夢想,而且上面刻著32所參與研制學校的校名及參與研制學生的名字。林小涼和尚陽洋等來自全國各地的62名中小學生,因直接參與少年星原型星的設計和現場組裝,榮獲“中國少年星造星金獎”,他們的名字都鐫刻在“少年星”上,為航天教育增添了文昌元素。文昌中學成為此次我省唯一刻名的學校,林小涼和尚陽洋也成為全省僅有的兩名刻名學生。
據介紹,“少年星一號”是“中國少年微星計劃”的重要成果。“中國少年微星計劃”是首個組織中國青少年廣泛創意、動手設計、參與制作衛星的航天科普教育活動,吸引了全國10多萬名中小學生參與衛星功能的創意設計。2017年1月,文昌中學林小涼和尚陽洋成功入選“中國少年微星計劃”,參加了在中國航天第四城文昌舉行的“少年太空創客特訓營”,參與“少年星”的原型研制。這顆由中小學生共同創意、設計并動手組裝的立方體衛星通過航天專家的驗收改良成為正星,同時進行抗振、耐熱等復雜的實驗測試。
記者將繼續追蹤這兩名學生和“少年星一號”的故事。
?
?
相關鏈接:
我國成功發射首顆電磁監測試驗衛星“張衡一號”·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