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亞崖州果蔬綜合批發市場,工人在挑揀、打包、裝箱豇豆。 記者 武威 攝
眼下北方正是寒風凜凜,但位于南國之濱的三亞依舊氣候宜人。近日中午,頂著溫暖的太陽,三亞崖州區崖城村村民萬少華和妻子仍在坡田洋瓜菜種植基地忙碌著,將一株株豇豆藤蔓基部的側芽剪除,“把這些分叉的小枝條除掉,豇豆才能更好地翻出新花苞,再次結出豆角。”
豇豆是三亞主要的瓜菜品種之一,種植面積占三亞冬季瓜菜種植總面積的一半。面積約1.3萬畝的坡田洋,就有近7000畝種植豇豆。
“去年10月初下種,11月底就開始采摘,再采摘1次,第1批花苞結出的豆角就將全部收完。”萬少華種植的兩畝豇豆,如今只余下零零散散的豆角垂在藤蔓上。他告訴記者,受去年底的降雨和降溫影響,豇豆的產量有所下降,但價格也因此要比往年更高一些。
“今天的豇豆賣4.5元/斤嘞!”萬少華掀起衣袖,手腕上還有收購商寫下的價格。在當天早些時候,他將采摘的400余斤豇豆運送到崖州果蔬綜合批發市場交易,品相好、質量佳的豆角,很快就以合適的價格售出,近2000元落入口袋,令他喜笑顏開。
三亞崖州果蔬綜合批發市場是瓊南地區最大的瓜菜疏散地,每天一大清早就不斷有農用運輸車運來瓜菜,一車接一車的豇豆是其中的主角。“每天從這里出島的3000噸瓜菜中,60%是豇豆。”據該批發市場負責人盧日高介紹,往年每斤收購價1塊多錢的豇豆,今年以來價格都在3元以上。此外,茄子、白玉豆、葫蘆瓜等瓜菜價格也穩中有升。
盧日高表示,該市場自去年12月10日投入使用以來,改變了往日菜農分散在馬路邊上交易的情況,“所有瓜菜集中在一起銷售,價格公開透明,避免了收購商壓價,價格有所提高。同時,瓜菜好壞也一目了然,收購商可以擇優采購,也倒逼種植戶加強管理,提高了瓜菜品質。”
近來,崖州區農林局投入72萬元在7700畝耕地冬季瓜菜綠色防控工作上,黃色、藍色的誘蟲板成為綠色田洋里的新色彩。萬少華希望農技人員也給他的兩畝豇豆裝上誘蟲板,“不僅可以節省買農藥的成本,還能提高豆角的質量,賣出一個好價格。”萬少華算了一筆賬:“每畝豇豆產量最少4000斤,均價3元/斤,兩畝豇豆可以賣2.4萬元,除去成本,今年最少能凈賺2萬元。”
脆又甜的蜜瓜行情同樣穩定,良好的收益也讓瓜農新一年的美好生活有了更多期待。在東方縣板橋鎮文質村哈密瓜種植基地,工人們流水線作業,將每個哈密瓜按照個頭大小進行分揀,再套上塑料保護網,貼標簽裝箱,一箱箱“皇品蜜瓜”就在田頭“新鮮出爐”。
“都是剛采摘的,今天就要發往省外。”在現場,該種植基地負責人馮興亮忙著指督促工人打包裝車。他說,這批5萬斤的蜜瓜包括金鑲玉、西州蜜等多個品種,在種植之前就跟收購商簽了訂單,“每斤收購價3.5元,價格不算很高,但勝在可以避免受市場波動影響。”
“這幾年蜜瓜價格穩定,1畝地的純利潤在1萬元以上。”盡管第一造蜜瓜的產量相對往年稍有減少,但馮興亮依然很有信心,隨著最后一批蜜瓜采摘結束,270畝的種植基地又種上種苗,準備發展第二造,“以后加大力度發展訂單生產,雖然企業對蜜瓜的品質要求更高,但我們對自己的種植技術有把握,只要天公作美,一定能夠實現增產增收。”
?
?
相關鏈接:
東方18萬畝冬季瓜菜陸續上市 價格走俏遠銷北上廣·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