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晌午,在山東省濰坊市峽山區岞山街道綠康源養老院的一間屋子里,暖氣正旺。有的老人斜躺在床上曬著太陽,有的坐在床邊和護理人員聊天。
不一會兒,熱氣騰騰的午飯就送到了80歲的老人孫玉娥的床邊。“今天吃的是白菜燉粉條、蘿卜炒肉、小米粥和香蕉。”每天,服務人員都會把飯送到她的床邊,還有專人照顧她的起居,有醫護人員來送醫問診。
“每天都換著花樣吃,頓頓吃得都不一樣。吃完飯一抹嘴就行,筷子碗都有人幫著刷。”說到這里,她有些不好意思了。
過去,孫玉娥在村里的家中住著,年紀大了,燒火、做飯、生病買藥樣樣離不開子女。這些都讓她覺得不方便,總是有心事。
孫玉娥心事的消除,得益于濰坊市峽山區政府的改善民生系列工程,當地建立了精準扶貧和特殊困難群體幫扶救助體系,貧困失能、半失能、城鄉特困人員等都享受到了定制化的養老服務,實現了經濟有救助、生活有照料的目標。
在峽山區,城鄉特困人員入住養老機構的費用由財政和峽山慈善基金全額補助。對在家分散供養的,政府委托養老院、社會組織等提供日常看護、生活照料、精神關懷、住院陪護等服務,并給予補助。
岞山街道東夏灣村的老人于啟云、于啟森就是受益者。由于遺傳疾病,他倆常年臥床,吃飯穿衣等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剛入住養老院的時候,于啟森臀部有很大一塊褥瘡,爛得不像樣子。經過免費治療,現在他的褥瘡已基本痊愈。
“來到這里后,有人給我理發、洗澡、換衣服、喂飯……幸好來這里,不然我早就不在人世了。”說起入住養老院后的新生活,他的眼里噙滿淚水。
綠康源養老院緊挨著醫院,老人住的房間和醫生的辦公室就在同一棟樓里。“每位老人入住后都會先體檢,建一個健康檔案。醫生據此為老人開展日常醫療服務。身體哪里不好,該吃什么藥,打什么針,護士都會帶著藥來到老人床邊。”綠康源養老院工作人員王桂霞介紹說。
在峽山區,像于啟森這樣的老人入住養老院的護理、醫療費用全免,低保、貧困戶個人承擔20%。“在岞山街道,這20%也免了,街道給掏錢,相當于免費吃住、免費享受護理服務。”王桂霞補充說。
不僅如此,峽山區還培育組織由教師、學生、醫護人員等參加的志愿者隊伍,加大宣傳力度,營造尊老、愛老的氛圍。2017年峽山“慈心一日捐”活動上,峽山區設立了“助老扶困”慈善基金,十家企業共同募捐基金1億元。
這些關愛措施,讓孫玉娥、于啟榮這樣的老人獲得了更舒適和有尊嚴的晚年生活。
“一開始,村主任跟我說的時候,我還不愿意來,也不相信在這里住能有這么好。”一提起這事兒,孫玉娥就有滿肚子的贊美話要說。“才來住了兩三個月,我都胖了好幾斤了,兒子說我的臉都鼓起來了。”
?
?
相關鏈接:
京東激活萬億閑置市場 綠色循環經濟助力山東新動能升級
山東半島迎春雪
山東推出新舊動能轉換“三步走” 2022年新動能基本占主導
山東跨入人口“億時代”的幸福與煩憂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