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被蜇一下好疼,但我不怕,怕疼還怎樣養蜂。”近日,帶著蜜蜂到惠州追花采蜜的黃任嬌剛回到大本營,就在廣州市白云區鐘落潭鎮馬洞村新陂水庫邊上,接受了記者的采訪。這里是她在困境中重新站起來的地方——7年前,因患病行動不便,她辭工回家,并做好了更糟糕的打算,“連拐杖輪椅都準備好了”。如今,她不僅靠養蜂徹底改變了生活,還免費為其他殘疾人傳授技術,幫助他們自主創業,用雙手創造價值。
       
     您當前的位置 : 國內新聞>

    【中國夢·踐行者】她是都市小蜜蜂身殘志堅“釀造”甜蜜生活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時間:2018-02-07 08:56

      2017年11月,黃任嬌及搭檔在創業大賽獲獎后接受記者采訪。 受訪者供圖

      養蜂人搭個棚,就是吃飯休息的地方。

      在養蜂場,不怕蜂蜇的嬌姐(左一)徒手提起了蜂巢。

      因患病致殘的黃任嬌養蜂創業每年創收至少10萬元,成為勵志人生的樣板

      “被蜇一下好疼,但我不怕,怕疼還怎樣養蜂。”近日,帶著蜜蜂到惠州追花采蜜的黃任嬌剛回到大本營,就在廣州市白云區鐘落潭鎮馬洞村新陂水庫邊上,接受了記者的采訪。這里是她在困境中重新站起來的地方——7年前,因患病行動不便,她辭工回家,并做好了更糟糕的打算,“連拐杖輪椅都準備好了”。如今,她不僅靠養蜂徹底改變了生活,還免費為其他殘疾人傳授技術,幫助他們自主創業,用雙手創造價值。

      記者 朱清海 實習生 彭曉霞 文/圖

      因病辭職回家 學養蜂艱苦創業

      記者走進嬌姐的養蜂場,看到地上落滿了荔枝樹和龍眼樹的葉子,上百個蜂箱錯落有致地擺放在林間坡地上。68歲的鐘師傅帶她走上養蜂路,如今鐘師傅的蜂場就在旁邊。這里沒有水電,也沒有一條像樣的路,工作環境很簡陋,他們卻甘之如飴。

      “因為‘兒麻’(小兒麻痹癥),我的腳痛越來越嚴重,上不了樓梯,沒辦法就回家了。”黃任嬌說,在成為養蜂人之前,她在一家電器廠工作了12年,因為腳疼,上班行走越來越不方便,不得不辭職回家。那時,她家的生活比較困難,同為殘疾人的丈夫做環衛工只有一份微薄的收入,她做手術需要6萬元,但家里根本拿不出這筆錢,而且兩個女兒也在上學。

      “在家老是唉聲嘆氣也不是辦法。”嬌姐說,一個偶然的機會,朋友帶她到鐘師傅的養蜂場散心。她參觀之后“心里一亮,想到我能不能做這個(養蜂)”。

      “師傅說不會沒關系,他可以教我。養蜂可以掙生活費,還能治我的病。”嬌姐說,當時她心動了,下定決心跟著鐘師傅學養蜂。為此,她吃了不少苦頭,“手、胳膊、身上起碼被蜜蜂蜇了一千次。”第一年,她養的蜜蜂不多,打回來的“蜂糖”沒多少,最困難的是她不知道怎樣打開銷路。于是,她把親戚朋友紛紛請來參觀蜂場,“看我怎么打糖,然后親口嘗一嘗。讓他們知道蜂蜜的質量,全部是原汁原味的”。到了第二年,親友們主動打電話來問她有沒有蜂蜜。“最開心的就是看到有回頭客。”坐在蜂場的小凳子上,嬌姐開心地笑著說。

      養蜂跟著花走 一年趕四個花期

      蜜蜂跟著花走,這就需要養蜂人“走山頭”“爬嶺”追趕花期。帶著蜂箱和鍋碗瓢盆滿山走,對于嬌姐是常有的事。嬌姐說,在山上常沒有自來水和電,但為了多收獲蜂蜜,她每年至少要趕四個花期。

      每年4月份,新陂水庫附近的荔枝樹、龍眼樹開花了,蜜蜂需要忙活一個半月左右,等花期結束時,它們就開始換地方了。嬌姐說,去年先是帶著蜂箱趕到廣州市花都區花東鎮趕花期,然后九十月份又轉移至花都區梯面鎮,那里有好多種花。追花養蜂期間,“遇到下大雨、刮臺風,心里擔心的全是小蜜蜂,哪有空想到關心自己”。最后一次遷移到了最遠的地方——惠州。去年12月,為趕上惠州的鴨腳木花期,嬌姐和師傅一起過去“打冬蜜”,出發時摸著天黑做準備,等蜜蜂回到蜂箱,再請人搬上車,晚上11時抵達目的地后,就馬不停蹄地擺蜂箱,一直忙到次日凌晨5時才擺好箱子。小睡一會兒,上午7時又爬起來干活。“養蜂其實也沒大家想的那么辛苦,再說不吃點苦哪有回報?”嬌姐說,今年1月,她收工回到廣州,此行一共收獲2000多斤蜂蜜,她分了上千斤,雖然沒有前年在惠州的產量大,但冬蜜全部賣完了。回來沒多久,她就在考慮下一趟出遠門的計劃。今年過完年,嬌姐一行人準備去清遠連州,那里的紅棗要開花了,打回來的蜂蜜是對女性尤其有好處。

      嬌姐告訴記者,現在養蜂每年可給她家帶來10萬元以上的收入,“除了蜂糖,還有蜂種、蜂膠和蜂巢都有一定的收入”。

      免費分享技術 帶動殘疾人創業

      “經常有朋友過來玩,有人說跟著我干,我說可以啊,免費教,蜂種在我這拿。”嬌姐說,2016年至今,她已幫助了十多位殘疾人士,其中有9人成功創業。“還有一些人心里七上八下,擔心自己能否做到,又怕被蜂蜇。最主要的問題還是銷售”。

      “教會他們,他們就可以自己掙生活費,起碼不愁溫飽。”黃任嬌一邊展示已申請到的“養蜂證”“營業執照”等證照,一邊向記者表達無償教授殘疾人養蜂技術的初衷。她說,養蜂技術主要包括養殖、蜂蜜儲存、防蟲害,以及怎樣增加蜜蜂數量和蜂蜜產量等。剛入門時會比較依賴技術人員,掌握一定技術后就可以“自立門戶”,從小的養蜂場做起。

      家住廣州市白云區鐘落潭鎮的鄧細文在養蜂前在廣州火車站附近載客,客人不多,刮風下雨就更難掙錢。跟嬌姐學習半年后,他開始獨立養蜂,現在規模已達25箱蜜蜂。“不能光等著救濟,自己總要想一下出路。”鐘師傅一邊開箱檢查蜜蜂情況,一邊給他提建議:“還可以多養一些。一年多一箱沒問題,慢慢地就可以養50箱了。”

      嬌姐說,養蜂創業的成本并不高,辦一個20箱至30箱的養蜂場,有五六千元就差不多了。目前,她的養蜂場產品銷售主要靠預訂,在保證質量的基礎上,價格比商場超市低。現在,她也在學習如何“觸網”開拓銷路。“對我們來說,不靠別人,自己就能掙到錢才是最實在的。”嬌姐說。

      去年11月,“海創季”第四季創業大賽SIYB學員專場決賽在廣州市海珠區創客坊舉行,黃任嬌和搭檔帶來的“城市農莊”項目在比賽中獲得成長組“優勝獎”。黃任嬌表示,愿免費向更多有心創業的殘疾人士傳授養蜂技術,話音剛落,她收獲了所有人的掌聲。

    ?

    ?

    ?

    相關鏈接:

    2017年遼寧省水產品對外貿易創歷史新高
    遼寧省政府原黨組成員、副省長劉強嚴重違紀被開除黨籍和公職
    韓東太當選遼寧省沈陽市政協主席
    《國家寶藏》開啟遼寧省博物館專場 寧靜陳曉守護國寶

    ?

    相關鏈接:
    《國家寶藏》開啟遼寧省博物館專場 寧靜陳曉守護國寶
    韓東太當選遼寧省沈陽市政協主席
    遼寧省政府原黨組成員、副省長劉強嚴重違紀被開除黨籍和公職
    2017年遼寧省水產品對外貿易創歷史新高
    [來源:金羊網] [作者:馮文雅] [編輯:楊海成]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m.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