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童在干凈整潔的昌道村村道中玩耍追逐。 記者黃一冰 攝
挖掘歷史 文化傳承留鄉愁
龍華區城西鎮蒼東村是一個紅色村莊,在開展文明生態村創建中,該村不忘把鄉村文化印記保存下來,村里建起蒼嶧黨建歷史陳列館,通過一張張圖片再現了蒼東、蒼西村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的史跡,從而向村民開展紅色教育,傳承革命傳統。
“有愛才有家,有德才有福”“勤勞樸實,熱心待人。明理處事,誠信為先”。走進秀英區石山鎮施茶村委會美富村,綠樹掩映的古樸農家庭院,一塊塊掛在家門前的家訓牌成了村中一道獨特的風景,村民還讓出自家土宅,在村文化廣場建起了中國村莊家訓家風施茶館,良好家風家訓文化的潤澤讓這個火山古村民風淳樸、鄰里守望相助。
“海口將厚培文明鄉風與文明生態村的創建融為一體。”海口市文明辦相關負責人介紹,海口充分挖掘本土文化元素,把火山文化、鄉賢文化、國學文化、海南八音文化等融入到文明生態村建設中,突出特色化的文化內涵,營造出濃濃的鄉愁文化氛圍。
在開展文明生態村創建過程中,我市堅持挖掘、保護并弘揚好海口鄉村的特色文化,堅持推進海口農村基礎設施改造、公共環境建設與鄉村風貌結合的風貌改善,加大對傳統村落的保護,強化海口鄉土特色。不斷完善歷史文化名村、傳統村落和民居名錄,建立健全保護和監管機制;加強古村落和民居的保護,延續其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
如今,鄉賢館、村史館、文化室、愛心書屋、文化休閑點等設施如雨后春筍般相繼在我市一批文明生態村建成,通過“農民點單、政府買單”的形式,廣泛開展“送瓊劇下鄉”“文藝演出進村”“曬亮家風家訓”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依托“我們的節日”,廣泛開展鄉村廣場舞匯演,農民趣味運動會等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利用宣傳欄、壁畫、文化活動、鄉規民約等,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優良家風培育,抓好鄉風文明,提升村民的文明素質,夯實文明生態村的軟環境,注重從精神層次和文化層面提升農民素質,讓村民切實感受到文明生態村創建帶來的文明新風貌。
“村莊美了,村民的文明素質也得到提升。”秀英區永興鎮美孝村村民小組長陳玉章說,自開展文明生態村創建工作以來,村里從未出現過偷盜現象,村民或游客在村中遺失錢包、財物等,拾獲的村民都會主動歸還,另外,村民還自覺抵制毒品,村里治安環境良好,鄰里和睦相處。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