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青島2月7日電(記者張旭東)我國新一代海洋綜合科考船“科學”號在完成2017年西太平洋綜合考察航次后,7日返回青島西海岸新區的母港。科考隊員在本航次成功建成我國首個深海實時科學觀測網,西太平洋深海3000米范圍內的溫度、鹽度和洋流等數據實現1小時1次實時傳輸。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所長王凡介紹,在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熱帶西太平洋海洋系統物質能量交換及其影響”支持下,西太平洋科學觀測網經過4年建設,深海連續和實時觀測能力取得了顯著進展。20套深海潛標800余件觀測設備多數已經穩定獲取連續3至4年的大洋水文和動力數據,并且實現了大洋上層和中深層代表性深度的全覆蓋。
“在深海觀測數據實時傳輸方面,我們在2016年突破了潛標系統實時傳輸難題并實現深海潛標長周期穩定實時傳輸。在此基礎上,本航次實現了從單套到組網,從水下1000米到3000米的深海數據實時化傳輸的功能拓展。”王凡說,深海實時科學觀測網的自主構建完成,將有力推動我國和國際大洋觀測能力的持續提升。
截至目前,深海數據已成功實時回傳3萬余組。科研人員只要打開手機上的“西太觀測網”客戶端,就能看到西太平洋深海事實傳回來的現場數據,點擊其中一個站點,深海環境參數動態變化圖就會自動繪制出來。
王凡表示,西太平洋科學觀測網建設已實現從觀測網科學規劃、深海潛標設計、大洋海上作業、水下和衛星實時傳輸、數據智能分析挖掘、電腦手機終端圖形接收的全流程一體化作業,建設與維護步入了批量化、標準化和常態化時代。觀測網獲取的連續和實時數據將為我國科學家研究西太平洋環流的三維結構、暖池變異及其對中國氣候變化的影響提供寶貴資料,為我國的氣候預報和環境保障業務提供重要的基礎支撐。
?
?
相關鏈接:
人民日報:開辟跨越太平洋的合作之路?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