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朝陽區法院審結了幾起發生在地鐵里的刑事案件,犯罪分子往往利用地鐵乘客的善良騙取錢財,或者在地鐵門即將關閉的一剎那,搶奪乘客的手機等財物。此外,還有一些犯罪分子冒充地鐵工作人員實施犯罪。法官提醒市民,在乘坐地鐵時要多加注意財物和人身安全。
張某系無業游民,多次伙同他人在北京各地鐵沿線內編造錢包被偷急用錢回家的情節,向乘客借得小額錢款。張某等人在獲得乘客同情后,通過與乘客互加微信、假裝打電話給朋友(同伙)讓朋友幫忙轉賬還錢給乘客等方式,進一步取得乘客的信任,以此向乘客借取更多的錢款。騙取錢財后,張某等人先承諾盡快還錢,然后以趕火車為由離開,此后便失去聯系。
通過這種方式,張某騙取多名地鐵乘客人民幣共計6000余元。在團伙其他人員被抓獲后,張某向警方自首。法院經審理,對張某以詐騙罪判處拘役5個月。
在另一起審結的地鐵內犯罪案件中,被告人溫某在八號線北土城站開往永泰莊方向的地鐵車廂內,趁一名乘客不備,在地鐵關門之際將乘客手中的蘋果手機搶走。該乘客快速反應,搶在地鐵門關閉前沖出車廂,在地鐵站內追上溫某將其控制,并拿回被搶物品。法院經審理,對溫某以搶奪罪判處有期徒刑7個月。
法官提示,“低頭一族”是該類案件犯罪分子首選的作案對象,犯罪分子趁關門之際搶走手機,并極易脫離乘客的反抗逃離現場。因此,乘客在乘坐地鐵時,尤其是在地鐵開門關門之際,一定要注意看管好自己的財物,避免盜搶案件的發生。
此外,冒充地鐵工作人員的案件也偶有發生。被告人韓某在金臺路地鐵站內,持來路不明的過期地鐵員工卡,冒充地鐵工作人員,以舉報乘客猥褻婦女為由,向乘客索要錢財。乘客因害怕被毆打,于是通過微信轉賬的方式向韓某轉賬人民幣6000元,后韓某被公安機關抓獲。法院經審理,對韓某以敲詐勒索罪判處有期徒刑6個月。
法官稱,對于自稱地鐵工作人員向乘客索取錢財的人員,乘客切勿隨意相信。地鐵里遇到異常情況,應該及時報警或者向身著制式服裝的工作人員求助。(記者楊琳)
?
?
相關鏈接:
海口美蘭區檢察院嚴查職務犯罪 5人立案金額超200萬元·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