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天放
馬上就要過年了,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它凝聚著億萬中國人之心。人們重視春節,使其成為一年之中最大的節日,也就催生了春節這一時段最大、最集中的消費潮。如今,購買充足的年貨,以實現“豐衣足食”過大年早已成為現實而非夢想。
春節期間是商業買賣最集中的時段,人們大量購買年貨,以圖“連年有余”,這一心情當然可以理解,但越是在這個時候,就越要發揚中華民族勤儉持家的良好風尚,讓過年既能體現活躍的買賣交易,又能體現勤儉過年,使文明彰顯的優良傳統。
以前,春節期間總有如下一些場面出現:很多人都認為,自己辛苦了一年,過年了就該放松一下,于是,就有人開始大量購買,大吃大喝,大把花錢,由此造成的浪費十分驚人。在中央出臺各種政令之后,各地積極轉變作風。狗年將至,很多地方的高檔酒店、會所遇冷,而文明節儉的場面卻不斷出現。今年春節前夕,就有不少人看似不再重鋪張、講排場,反而更加注重節約和精神追求。如就有媒體報道稱,不少家庭已決定送“壓歲書”代替“壓歲錢”,減少甚至不放鞭炮,以把春節過成更有意義、更加節儉,這非常值得稱道。只有守住節儉過年底線,才能讓文明的風尚彰顯。
從厲行節約的視角思考過春節,確實有很多需要反思的地方。春節請客聚餐時高朋滿座、熱鬧非凡,人們常常抱著吃飽喝足的想法,不惜撐面子、擺闊氣,由此造成的“舌尖上的浪費”驚人。春節飽含著中華文化的精髓,年味兒、親情、團圓、溝通等一個都不能少,但鋪張浪費就應該避免。
把好春節的節儉關,并不是刻意限制人們的正常消費,而是要盡可能減少浪費,以便快樂、健康、文明過年。“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古訓倡導節約,且這一風氣還應得到傳承。在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引起強烈共鳴的當下,春節的理念也應當與時俱進,這是人們的共同期待。
春節期間,迎來送往,卻也要講究禮輕情義重。春節是國人講究人情送禮最頻繁的一段時間,但功利化,讓送禮越送越貴,包裝也越來越豪華,缺乏實用性,造成浪費,這使本該正常的禮尚往來變了味兒。禮越送越貴,也許是物質匱乏年代給人們留下的心理陰影,需要我們從新的角度來認識。其實,禮輕情意重一直是中華民族延續的優良傳統。對于春節,人們最看重的是全家團圓,闔家歡樂等,送禮僅是衍生品。送禮雖是人之常情,卻絕不可鋪張浪費,否則,就是本末倒置。
而令欣慰的是,奢侈浪費現象正在改變。如今,許多家庭不斷減少家庭開支,不置辦過多年貨,以免吃不完、用不完浪費。不少家庭以自備年夜飯、少放后不放鞭炮、年后出游等節儉低碳的方式過節。而以更文明的方式過年,既有年味,又環保健康。如此,勤儉持家,物盡其用,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就能發揚光大。餐桌上少浪費一些,請客應酬推掉一些,高檔消費減少一些,紅包少發一些,豈不是更好?家家節約一點,人人節約一點,就能過一個既時尚溫馨,又文明節儉的春節。
匯總各地消息便知,各地的大商場、超市、飯店里的高檔奢侈品風光不再。民眾的消費更加理性。狗年前夕,無論是政府部門,還是普通老百姓,均吹起了“節儉風”。如此節儉、溫馨過年的好風尚,需要我們每個人共同維護。如果把良好的消費行為貫穿于每個節假日之中,就可以讓節儉成為一種主動而自覺的行為,就能打造出一個令人期待的節約型社會。是的,守住節儉過年底線,讓文明的風尚彰顯,人人都該牢記心。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