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全區總動員 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
美蘭2017年生態文明建設譜新篇
“一路走來,看著美舍河越來越漂亮,打心底開心。”正在美舍河群上村段巡查的志愿者謝門旭說,本著能為保護美舍河做些什么的心愿,就加入了美蘭區美舍河濕地保護志愿者,定期沿河巡查,撿拾垃圾,勸導不文明行為。
隨著美舍河有效治理,美麗回歸,岸清水綠白鷺飛。“這大大激發了市民自發參與保護的意識,大家踴躍爭當濕地保護志愿者。”美蘭區志愿服務聯合會副會長李金龍說,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志愿者以服務社會的志愿實際行動為全區生態保護添磚加瓦。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堅持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推動生態環境總體改善,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美蘭區主要負責人說。
筑牢生態共識 點滴守護美好家園
垃圾分類,到底可以分成幾類,回收后的垃圾最終都去了哪里? 海口首家環保教育站落戶美蘭區海甸島, 通過引入臺灣垃圾分類的先進經驗,打造一站式的垃圾分類技術“學校”,增強市民環保理念和技能,促進垃圾分類回收、資源化再利用。
記者實地探訪發現,環保教育站位于白沙門公園,設立了專門的科普區域,擺放數十個回收籃,籃子上面分別張貼一塊提示牌,對每一類垃圾可能造成的不良環境影響,以及如何回收利用進行了簡明扼要的說明。
美蘭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借鑒臺灣的先進經驗,提高海口垃圾分類水平,美蘭區政府攜手臺灣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設立白沙門環保教育站,該區環衛局和京蘭公司具體負責實施,旨在建立一站式的環保驛站,系統開展環保培訓、講座、主題活動等,全面普及垃圾分類實用生活技巧。針對平時很多人對垃圾分類存在的困惑,環保教育站引入“環保十指口訣”,專門設立了垃圾分類指導區。工作人員通過口訣教居民學習垃圾分類,居民點贊口訣“通俗易懂,實用易記”。
美舍河畔,穿著紅藍馬甲的志愿者早已成為流動的文明風景線。美蘭區志愿服務聯合會負責人介紹,目前該區已建立常態化的美舍河志愿者服務機制,上千名志愿者化身“移動天眼”,每周參與濕地保護日常志愿活動。通過志愿者常態化巡視,能夠及時發現問題并盡快解決,不能解決的則會上報12345熱線處理,充分利用“12345熱線+網格化+志愿者”的模式,讓志愿者參與到城市的環境保護中,助力海口生態文明建設。
“堅持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全區生態優勢日益鞏固和彰顯。”美蘭區主要負責人介紹,該區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意識,生態環境六大專項整治成效明顯,率先成立“美蘭區綠水青山志愿服務隊”,開展以濕地污染調查等為主要內容的常態化志愿服務活動,著力譜寫生態文明建設美蘭新篇章。
重塑生態本底 加速城市更新
雨天時,路面上的水會沿著路緣石邊的過水口,流入蓄水溝下滲儲存,避免道路積水。晴天時,蓄水溝里的水可以灌溉綠化植物。美蘭區“海綿道路”建設邁入快車道,優化升級改造白龍路、海府路等多條城市道路,打造“會喝水”的市政道路。
“相較于傳統的密實路面,透水路面在遇到集中降水時,雨水能快速滲入地下,補給城市地下水資源。”美蘭區相關負責人介紹,白龍路人行道改造采用透水混凝土+透水磚進行鋪裝,有利于促進雨水資源的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海府路在改造時人行道樹池石、綠化帶花代石建設標高將與路面保持一致,遇到降水時,雨水可以匯入綠化帶,對雨水進行消納和吸收。
據海府路改造施工方介紹, 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道路、建筑物等不可滲透地表面積不斷增加,許多城市成了水泥城市,能大量吸水、蓄水的“海綿體”嚴重不足。為補齊城市短板,海口在道路改造時推廣透水鋪裝材料,新型材料本身的多孔隙特性,為其過濾凈化雨水、存蓄滯留雨水、消納周邊雨水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海府路等道路在改造時,充分考慮海綿城市雨水自然滲透理念,在綠化帶中大面積種植大葉油草,這種本地草具有生命力強和節約資金成本等諸多特點,正逐漸成為海口城市綠化的新寵。綠化帶承擔大部分調蓄雨水功能,雨水經由綠化帶下滲入土壤,可作為地下水的補充鋪種成本低,耐陰、耐踩的大葉油草,既美觀也加快雨水自然滲透。
新理念,新家園。美蘭區厚植城市更新理念,不僅在道路升級改造中全面推進“五化”工程,還嚴格落實“河長制”“灣長制”,開展海洋生態系統修復工程和藍色海灣整治行動,將全區87個水體納入河長制范圍,在全市率先推行“五個一”工作機制,對鴨尾溪等11個水體進行綜合治理,執行美舍河保護管理規定,轄區重點水體水質達標率持續提升,譜寫美麗新篇章。
守護綠水青山 共建共享幸福家園
“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美蘭區主要負責人說。
2017年,美蘭區推進“美麗海南百鎮千村”工程,建設美麗鄉村17個、新建和鞏固提升文明生態村19個,新建村委會文化室10個,植樹造林5023畝,修建自然村道路188.8公里,改造危橋15座,實施農村危房改造61戶、農村飲用水提質增效工程174個,全區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基礎設施短板不斷補齊,美麗鄉村建設品質得到提升。
為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水平,美蘭嚴守環境質量底線,將大氣、水、土壤等環境質量“只能更好、不能變壞”作為區、鎮兩級政府環保責任紅線,為推動綠色發展提供保障。今年將啟動全區50個行政村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強化污染管控和修復,努力完成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作任務。落實退城入園計劃,引導主城區工業企業向園區集中,努力解決結構性污染問題。
同時,堅持推廣美舍河生態治理模式,確保11個重點治理水體全面達標。加強濕地保護與修復,推進三江丁榮湖等濕地公園、郊野公園的建設,助力海口申報國際濕地城市和國家森林城市。實施最嚴格的生態保護制度,強化生態環境執法監督,對各類環境違法違規行為實行“零容忍”。
美蘭區主要負責人介紹,目前,美蘭區按照“科學地規劃、合規地建設、綠色地發展、優化地管理、貼心地服務”的要求,以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為節點,加快推進首批相關示范項目。今年將提倡種植椰子樹、大葉油草等本地樹、本地草、本地花,打造簡約、大氣的城市風貌。加強村鎮規劃和宅基地管理,強化村莊風貌管控,延續村莊水、田、林、路等自然格局。
特約記者梁崇平 通訊員劉平
(海口網2月8日訊)
?
?
相關鏈接:
三江源生態保護二期工程投入近100億元 當地生態不斷趨好?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