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經濟提質增效,文旅產業蓬勃發展,城鄉面貌日新月異
萬寧破浪前行海天闊
萬寧日月灣,沖浪愛好者在浪尖上跳躍。記者袁琛攝
距離2018年春節還有一個多星期,萬寧市山根鎮多扶村郁郁蔥蔥的檳榔林間不時傳來陣陣鞭炮聲,彌漫的煙火味讓人提前感受到了過年的喜慶。“30年的發展好不好,就看老百姓的生活美不美!”55歲的村民蔡先達高興地告訴記者,去年萬寧檳榔加工戶和種植戶的收入都增加了好幾倍。
30年,對一個人來說可能是較長的一段時間,但對一座城市而言,不過是彈指一揮間。
過去的30年,萬寧實現撤縣設市,社會經濟發展從依靠投資拉動,到逐漸培育出內生動力,一路爬坡過坎,奮勇前行。
2017年,萬寧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03.9億元,同比增長7.8%;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6.24億元,同比增長11.2%;固定資產投資152.81億元,同比增長1.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8.54億元,同比增長12.1%;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862元,同比增長8.3%;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92元,同比增長9.1%;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均達到或超過預期。
萬寧市委書記張美文說,新時代,萬寧將繼續同全省人民一道,不負時代所賦、不負群眾所盼、不負使命擔當,統籌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各方面工作,尤其要樹立檳榔、咖啡等特色產業王牌,加快日月灣沖浪小鎮、龍滾僑鄉小鎮及美麗鄉村建設,力爭打造“濱海花園城市、清新度假勝地”。
海南檳榔半萬寧
在萬城鎮保定村,到處都是村民零星種植的檳榔,有的成片,有的則散落在房前屋后。
“我們這里幾乎家家戶戶都種檳榔樹。別看我這片坡地不到一畝,去年為我賺了兩萬多元錢呢!”56歲的村民王北海指著自家屋后的檳榔樹高興地告訴記者,由于價格高,去年檳榔種植戶幾乎都賺錢,少則幾萬元,多的數十萬元,有的年收入甚至超過百萬元。
除了零星種植,萬城不少農民還在北大、長豐、山根等鄉鎮承包土地大面積種植檳榔。和王北海同村的王義雄,今年就掙了近200萬元,采摘季還沒結束,他就購買了一輛30多萬元的轎車。
“海南檳榔半萬寧”。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對當地百姓來說,得益于檳榔產量提高、品質提升,更得益于萬寧檳榔加工業的快速崛起。
近年來,萬寧堅持把檳榔產業作為發展經濟的農業主導產業來抓,大力推進檳榔烘干綠色改造和標準化種植項目,加快檳榔產業轉型升級和品牌建設,使分散生產的農戶實現與市場、技術、農資、金融等有效對接,切實提高了檳榔生產的標準化、組織化、產業化程度。
“我們要把小青果做成大產業,小檳榔做成大民生。”萬寧市檳榔和熱作產業局局長林基說,大力發展檳榔加工業,延伸產業鏈,加快檳榔產業轉型升級,不僅有效帶動了區域經濟發展,還為當地群眾提供了就業機會,增加收入,也是貧困戶脫貧致富的一條途徑。
2017年,萬寧檳榔種植面積達53.2萬畝,約占全省檳榔面積的一半;生產加工量近30萬噸,占全省的三分之二;檳榔總產值近30億元,農民從檳榔產業中獲得人均年收入近4000元。
與此同時,萬寧啟動了檳榔城產業園區建設,該產業園將集檳榔文化、示范種植、加工、科普觀光、居住養生、交易倉儲物流于一體,并在海南形成“種植—初加工—精深加工—物流”的完整產業鏈,引領全省檳榔產業再升級。
沖浪勝地多彩多情
俯仰山海,天賜福地。
翻開萬寧市地圖,綿延百里的黃金海岸,讓人一見傾心:由北向南星羅棋布著山欽灣、山根灣、神州灣、南燕灣、石梅灣、日月灣等十多個水清沙細的美麗海灣,神州半島和英豪半島如陸地伸向大海的兩只巨臂,將一灣洶涌海水納入臂彎,安撫成兩個平靜溫和、物產豐饒的小海域。
“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為萬寧發展沖浪、潛水、海釣等海上運動創造了優越的條件。”萬寧市委副書記、市長周高明說。
近年來,萬寧通過舉辦沖浪、海釣、龍舟等國際性賽事大型活動,打造獨特的海上運動文化品牌,逐漸形成健康、時尚、動感的旅游新業態,被譽為“海上運動之城”,享有“世界沖浪勝地”的美名。
“國家沖浪隊一隊的隊員大部分來自海南萬寧。”國家沖浪隊領隊馬福來說,幾年前,萬寧市政府出錢購買裝備、聘外教、組織沖浪比賽等活動,使得當地不少沖浪少年在全國比賽中脫穎而出,沖浪運動也在這里悄然興起。
中國大學生槳板競速挑戰賽、全國沖浪錦標賽、ISA(國際沖浪協會)世界長板沖浪錦標賽……在連續舉辦多屆沖浪節后,萬寧已成為中國沖浪板圖上的重要一站,也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游客流連忘返。
2017年,萬寧全市接待旅游過夜人數423.4萬人次,同比增長7.0%;實現旅游總收入38.87億元,同比增長21.9%。
繼國際奧委會正式將沖浪納入2020年東京奧運會比賽項目之后,去年9月,沖浪國家隊培訓基地正式落戶萬寧。承擔國家沖浪隊組建和東京奧運會沖浪項目備戰任務,讓萬寧人備受鼓舞,更有信心。
周高明說,接下來,萬寧將繼續大力促進文化與旅游產業的創新融合和互動發展,使得文體賽事成為萬寧對外形象宣傳的“活名片”“活載體”,借助舉辦體育賽事活動的契機,通過國內外全媒體覆蓋,對城市進行全方位宣傳,讓“多彩多情”的萬寧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美麗鄉村幸福萬寧
1月29日,萬寧市山根鎮大石嶺村又熱鬧起來,20位來自島內外的青少年到這里,聆聽美國教師的英語課。課后,孩子們與外教一起摘菜、品農家美食、共賞田園美景,體驗鄉村戶外生活的樂趣。
“大石嶺村是萬寧城鄉面貌巨變的一個縮影。”山根鎮黨委書記符婷婷介紹,大石嶺村地處六連嶺山腳,依山伴海、環境優美。近年來,在全省推進全域旅游、共享農莊建設的背景下,大石嶺村村民在黨員干部的帶動下,抱團發展共享經濟,受到島內外游客的歡迎。
走進大石嶺村,只見這里村道平坦、村容整潔,村莊休閑廣場外,專門開墾出來的10畝“共享菜園”郁郁蔥蔥。菜園旁一方池塘碧波蕩漾,廣場上擺放著十幾架共享單車,摘菜之余手機掃一掃即可租用,繞著村莊12公里的村道徐徐騎行。
除了共享經濟,“悅”讀時尚也走進了村民的日常生活里。
在溪邊村,青磚成墻的溪邊書屋,樸素淡雅。兩排太師椅,長長的書架上書籍比肩接踵,小小書法家鋪開宣紙,小楷飛舞,讓人感受到安靜、舒適。村里幾間仿古瓦房改造的“孝道人家”“讀書人家”“時尚人家”,分別展示著村中常見的農耕生產用具,講述著村中文氏子孫讀書成材的故事。
“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既要擦亮‘面子’又要發展‘里子’。”張美文說,萬寧將以產業發展來支撐美麗鄉村建設,將其與特色農產品加工、共享農莊、全域旅游等結合統籌推進,通過“企業+合作社+農民”等模式,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拓寬了農民增收的路子。(本報萬城2月7日電)
萬寧石梅灣至大花角濱海旅游公路。記者張茂攝
萬寧溪邊村美景如畫讓人陶醉。記者袁琛攝
萬寧市大力發展檳榔加工業,延伸產業鏈,加快檳榔產業轉型升級。記者袁琛攝
2017中華龍舟大賽海南萬寧站比賽現場。記者袁琛攝
一把手訪談
萬寧市委書記張美文:
新時代新征程奮力開創萬寧發展新局面
海南日報記者李佳飛 通訊員卓琳植
中國最大經濟特區海南即將迎來30歲生日。這不同凡響的30年里,萬寧人民始終和全省人民一道,不忘“改革開放”的初心,一路探索,破浪前行。
萬寧市委書記張美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就萬寧自身來說,位于北緯18.8度“黃金度假帶”上的區位優勢,得天獨厚的海岸線等旅游資源優勢,成功打造的一批“國字號”金字招牌優勢,是萬寧發展的重要資本。過去的這些年,萬寧各項主要經濟指標保持中高速增長,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多規合一”深入推進,城鄉基礎設施日趨完善。
新時代,萬寧市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及省第七次黨代會和省委七屆二次、三次全會精神,以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以建設“濱海花園城市、清新度假勝地”為目標,以“綠色萬寧、藍色萬寧、紅色萬寧、開放萬寧、文化萬寧、幸福萬寧”建設為路徑,重點從六大方面著力,奮力開創萬寧發展新局面——
黨的建設著力“嚴”。把抓好黨建作為最大政績,充分發揮市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強化基層黨組織的引領作用,認識好干部、培養好干部、用好好干部,持之以恒正風肅紀反腐,營造風清氣正的干事創業氛圍。
經濟發展著力“轉”。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以熱帶特色高效農業、新型工業、旅游服務業和海洋經濟產業為重點的“四輪驅動”產業,加快萬寧檳榔城建設,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逐步降低對房地產的依賴,不斷壯大實體經濟,有效實現產業轉型升級。
深化改革著力“敢”。發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干的特區精神,既高標準完成“多規合一”“放管服”、農村綜合改革等“規定動作”,又圍繞破解成片開發、土地、旅游、人才等四大瓶頸和補齊民生短板,主動作為推出一批具有萬寧特色的“自選動作”。
保障民生著力“心”。始終堅持與群眾心心相印,堅決與全省同步打贏脫貧攻堅戰,加快補齊教育、醫療等民生短板,想方設法提高城鄉居民收入,織密織牢民生保障網,持續提升萬寧64萬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社會治理著力“穩”。大力推進“平安萬寧”“法治萬寧”建設,堅決打贏禁毒三年大會戰,以“釘釘子”精神破解歷史遺留問題,深入開展文明大行動,確保社會和諧文明穩定。
生態文明著力“創”。堅持生態立市戰略,全力以赴抓好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加快“一區四市”(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國家智慧城市、國家衛生城市、省級文明城市、省級園林城市)創建,確保萬寧生態環境只能變好、不能變差。
(本報萬城2月7日電)
關鍵詞
1、脫貧攻堅
2016年以來,萬寧累計投入資金4.59億元,落實產業扶貧等14項精準扶貧措施,抽調1200多名黨員干部深入貧困戶開展定人定點定時幫扶,通過星期六扶貧工作日、扶貧專干、扶貧電視夜校等形式,累計實現減貧6056戶25918人,連續兩年超額完成省下達的減貧工作任務,北大鎮六角嶺村等10個村實現整村脫貧,全市貧困發生率從6.98%下降到2.26%。
2、教育均衡
以全面推進義務教育均衡化發展為契機,增加投資2.7億元推進124所248個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項目建設,全面提升全市學校的辦學條件和管理水平,學校特色打造、內涵發展水平顯著提高,順利通過“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市”省驗收和國家認定,全市學校面貌煥然一新。北師大萬寧附中中高考成績再創佳績并獲評“省一級(甲等)學校”;市特殊教育學校、市第三小學、興隆中心幼兒園建成招生入學;新增民辦幼兒園33所;加強師資隊伍管理,面向全國招聘各類教師60名,學校、校長和教育管理改革制度有效創新推進,群眾對教育的滿意度不斷提高。
3、美麗鄉村
扎實推進“美麗海南百鎮千村”建設,28個美麗鄉村動工建設,長豐文通村入選首批全國農村幸福社區建設示范單位,后安鎮六底村獲評“2017年全國第五屆文明村鎮”,山根鎮大石嶺村等6個鄉村入選海南美麗鄉村示范村。
典型人物
鄭文泰。記者張杰攝
1.歸國華僑鄭文泰
1992年,華僑鄭文泰回到萬寧興隆,開荒種樹、挖土造林。植根于泥土,沐浴著陽光,給子孫后代留下了上萬畝“熱帶植物基因庫”。老驥伏櫪,情懷不朽,年過古稀的鄭文泰仍奔波在植夢的路上,不辭辛勞進行生態修復,實現綠色夢……
蔡松庭(左)。記者王凱攝
2.送煤氣老人
萬寧七旬送煤氣老人蔡松庭多年來默默捐資助學。2016年8月,他通過媒體報道得知一位叫杜麗嬌的海口女孩為大學學費發愁,就想幫幫這位大學新生。于是,將辛苦積攢下來的6000元錢通過銀行匯款捐贈給了這位素未謀面的貧困大學生。此舉獲媒體和公眾紛紛點贊。
“黨徽哥”陳斌(前)。通訊員李躍明攝
3.萬寧“黨徽哥”
2017年11月7日,萬寧普降大暴雨,當地各級部門緊急投入力量搶險救災。當天中午,一則萬寧北大鎮東興居“黨徽哥”陳斌冒險背起八旬老人的消息迅速刷爆微信朋友圈,引發網友紛紛留言點贊。
(李佳飛整理)
?
相關鏈接:
海口萬寧街今揭牌 為綜合性旅游公共服務平臺?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