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2月8日電(趙竹青)近日,地球科學領域大數據開放獲取國際學術刊物《地球大數據(Big Earth Data)》正式創刊,成為全球地球科學領域的第一個大數據刊物。
“大數據正在成為知識經濟時代的戰略高地,成為國家和全球的新型戰略資源。大數據為科學研究帶來了新的方法論,并且正在催生人們用全新的思維追求科學發現。”該刊主編、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郭華東院士表示,作為大數據重要組成部分的地球大數據,正在成為地球科學和信息科學交叉的新領域,成為認識地球的新鑰匙和知識發現的新引擎,可期待地球大數據驅動學科創新與持續發展。
《地球大數據》正是在上述背景下問世,由國際數字地球學會(ISDE)、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地球大數據科學工程”、英國Taylor&Francis出版集團、中國科技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出版。
據介紹,該刊旨在通過發表有關地球科學各領域的論文,促進數據開放與共享,推動地球科學相關大數據的共享、處理與分析技術的發展,創造新的理論與方法,發展并革新人們對地球系統的認知與理解。
該刊不僅發表與地球大數據相關的研究論文,綜述文章、快訊文章,還發表數據論文,鼓勵作者通過把數據和算法等存儲在被認可的公共存儲器中,促進數據共享和利用。
郭華東表示,《地球大數據》將為科學家、工程師和決策者提供一個發表和推動數據開放及數據密集型研究的學術平臺,促進數據共享和開放,促進地球科學研究的創新,鼓勵跨領域應用的科學探索。通過公開傳播知識,《地球大數據》將加強交叉的、跨學科的研究模式,同時促進大數據教育與能力建設。
由我國發起成立、總部設在中國的國際數字地球學會(ISDE),作為《地球大數據》和《國際數字地球學報》的主辦機構,已在全世界范圍內的十余個國家召開了十屆國際數字地球會議和六屆數字地球峰會,先后成為地球觀測組織和國際科學理事會成員。此次《地球大數據》的出版,將進一步提升學會的國際影響力。
?
相關鏈接:
半人馬座阿爾法流星雨8日光臨地球?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