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合肥2月9日電(記者汪延、程士華)立春甫過,萬物復蘇。隨著積雪漸漸消融,大片小麥地露出綠色,生機盎然。連日來,前來參加安徽省農村工作會議的省、市、縣三級干部代表,聚首我國農村改革的發源地——鳳陽縣小崗村,看展覽、訪農戶、學經驗,鑒往知來。
40年前,小崗村的一個破草屋內,18位農民按下紅手印,冒死實行土地大包干,成了中國改革的一聲驚雷。今天,當代表們重新走進這間草屋,小崗人敢為天下先的創新精神,再一次激發了大家的改革勇氣。
“每次來到這里,總是感觸很深。”走出大包干紀念館,農業專家、安徽農業大學校長程備久說,40年改革開放實踐證明,大改革大發展,不改革不發展,只有改革的突破,才有發展的跨越。
小崗村的發展同樣如此。黨的十八大以來,小崗村不斷深化土地制度等關鍵領域改革:2012年,小崗村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工作,為“三權分置”邁開了第一步;2016年,小崗村推進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實現了“人人持股”;同年,小崗村開展農村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三變改革”,實施6個產業項目,新建3個股份合作實體。
“今年股份經濟合作社就要分紅了。”大包干帶頭人嚴金昌說,合作社除了給農戶交納部分醫保、社保外,還拿出超百萬利潤給農戶分紅。目前,小崗村有各類新型經營主體近20家,以種植黃瓜、西紅柿的創先蔬菜合作社為例,起初6戶,現在擴大到了16戶,戶均收入8萬元以上。
“今天對改革最好的紀念,就是更加有力地推進改革。”在2月8日召開的安徽省農村工作會議上,安徽省主要負責人說,要大力弘揚敢為人先的大包干精神,爭當新時代全國農村改革的排頭兵,高質量高標準完成國家賦予安徽的農村改革試點任務,重點推進深化農村“三權分置”改革、農村集體產權改革和“三變”改革,力求在鄉村振興戰略中探索出新的模式。
?
相關鏈接:
安徽:到戶產業扶貧項目覆蓋率達93.97%?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