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2017年全市上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國際旅游島建設為契機,以建設國際化濱江濱海花園城市為目標,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突出生態文明建設,持續改善民生,總體實現全市經濟社會平穩有序發展。
■2017年主要指標完成情況
全市生產總值完成1390.48億元,增長7.5%;
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415.5億元,增長11.3%;
全口徑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388.48億元,增長16.6%,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25.4億元,同口徑增長12.8%;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726.12億元,增長11%;
旅游總收入完成265.99億元,增長14.3%;
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701元,增長8.5%;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3.3%,低于年度控制目標4%。
■2017年重點工作推進情況
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著力培育發展新動能,提振實體經濟,出臺產業發展政策累計23項,現代產業體系初步構建。 投資消費雙輪驅動
嚴守生態底線,調整投資結構,促進投資進一步向重點產業、基礎設施、民生等領域傾斜。省重點項目完成年度投資目標108%。三次產業投資更趨均衡,分別增長78.4%、45.9%、9.6%。消費基礎性作用增強,消費轉型升級態勢明顯,消費環境日益提升,節假日消費促進作用突出。
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
“放管服”改革不斷深入,成功推出面向城市管理的“智慧海口綜合聯動指揮平臺”、面向市民服務的“椰城市民云”等一批典型應用,基本形成“市民云”“政務云”“創新云”的智慧海口總體框架。對外開放和區域合作更加深入,區域合作初顯成效。
城市更新步伐加快
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落實中央第四環境保護督察組的督察意見,健全生態文明建設體制機制。積極推進城市更新,入選第三批全國城市“雙修”試點。加快建設“百鎮千村”,全面啟動18個鎮墟改造。
持續保障改善民生
全年新增學位9515個,新增城鎮就業34665人。全面破除“以藥養醫”,11家公立醫院全面取消藥品15%加成比例。縱深推進脫貧攻堅工作,完成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773人的減貧任務。12345熱線服務成效顯著,建立“30分鐘響應處置”機制, “指揮棒”“繡花針”“連心橋”作用更加突出。基本完成全市公交運營主體整合,創新推出“一元菜”“基本菜”等惠民措施。安全生產全省考核排名第一。
經濟運行三個特點
經濟增長質量穩步提升。城鄉收入差距從2016年的2.43:1縮小為2.42:1。財政收入質量改善,房地產業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回落,旅游總收入增速高于接待游客總人數增速。成功摘得“全國文明城市”和“國家衛生城市”兩塊金字招牌。
經濟增長方式趨于協調。到2016年,投資已連續9年保持20%以上增長,連續4年增幅在全國35個大中城市排名前三。消費對經濟促進作用逐步回升,由前兩年的個位數增長回穩到2017年的兩位數增長,經濟增長呈現出投資和消費雙輪驅動。
經濟增長更加注重生態。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核算體系和推行“河長制”“灣長制”。出臺揚塵防治、美舍河保護、濕地保護等環保管理規定。空氣質量在全國74個重點城市中排名穩居第一。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
2018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
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約8%
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約8%
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約3.8%
旅游總收入增長約12%
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分別增長約10%
全市生產總值增長約7.2%
重點抓好八個方面工作
1、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提質增效重點產業。
2、以改革創新為動力,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
3、以盤活存量資源為抓手,不斷擴大有效投資。
4、以消費需求為導向,加速提升發展新質量。
5、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契機,推動城鄉融合發展。
6、以區域合作為重點,夯實中心城市基礎。
7、以生態文明建設為引領,大力推進城市更新。
8、以保障改善民生為根本,提升市民幸福感。
記者張甜
(海口網2月11日訊)
?
相關鏈接:
服務好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海航今年春運計劃執行航班6萬余班次?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