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2月12日電(記者崔元苑)今年的中央1號文件提出要推進健康鄉村建設。建設健康鄉村,就要做好基層醫療服務工作。但目前,縣域內整體醫療資源不能流通互補的現象依然存在,影響了基層醫療服務能力的整體提升。針對這一問題,一些地方通過推進縣鄉一體化以及縣域綜合改革來“求解”。今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務院醫改辦專職副主任、國家衛生計生委體制改革司司長梁萬年對此進行了解讀。
梁萬年指出,縣鄉一體化改革實質上是在縣域內將縣級公立醫療機構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包括鄉鎮衛生院、社區服務中心、村衛生室實現互相聯動的一種新的縣域綜合改革。這種改革目前在全國很多地方都進行了積極的探索。比如,山西已經在全省推開了縣鄉一體化改革,在安徽天長市、福建三明尤溪縣都做了這方面的探索。
他解讀說,這項改革針對四個關鍵問題進行施策:一是針對縣域內醫療服務機構的系統效率還不太高、尤其是縣級醫院和基層醫療機構功能地位沒有完全回歸的問題進行了整合。把縣級醫療機構和基層醫療機構從人財物的管理制度上整合成一個醫療集團,這樣就由過去的無序競爭、各自為政變成了“一家人”,成為一個系統性的服務體系。
二是針對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不強、老百姓信任度不高的問題,通過資源的整合和一體化管理,促使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提升基層的服務能力,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醫療服務。
三是針對醫保的支付機制進行了變革。在整個縣域內按照醫保基金的籌資情況,實行按人頭打包預付。縣域醫療集團如果對所服務的老百姓的健康和醫療管理得好,醫保費用節省了,就結余留用。如果超支了,合理的部分由醫保基金分擔,不合理的部分就是由這個醫療集團來自付。簡單來說就是總額預付、結余留用、超支合理分擔。這種支付方式的變革激發了縣鄉一體化的醫療集團或者是醫療聯合體合理診療、主動控費的內在動力。
四是針對調動醫務人員的積極性上,圍繞著人事制度和薪酬制度的改革,各地進行了很多探索。比如實行縣招鄉用、鄉招村用的政策,用人才的柔性流動打通過去不同醫療機構之間不能流通的政策壁壘。同時,這些試點地區允許醫療衛生機構突破現行事業單位工資調控水平,允許醫療服務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規定提取各項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員獎勵。在醫務人員的薪酬總量設定、績效考核分配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的規定,有效調動了醫務人員的積極性。
作為縣鄉一體化的改革實踐典型,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區長李哲也分享了自己的一些經驗和體會。
“我們按照山西省縣鄉一體化的頂層設計,多次召開會議、專題研究、強力推動,把轄區內的公立醫療機構整合成一個獨立法人的醫療集團,變過去的無序競爭成為‘一家人’,同向發力、有序發展。”李哲介紹,主要開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建立管辦新體制,主要分三步走。第一步是組織大家學習討論、參觀考察、統一思想、達成共識;解決養老保險問題,消除后顧之憂;全面清產核資,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第二步是成立由相關部門組成的醫療集團管委會,組建醫療集團,從根本上解決管辦分離的問題。衛生計生部門轉變職責,主要是抓醫療行為的規范、醫療集團的運行和醫療服務的評價考核,通過更大的“放”實現更好的“管”。醫療集團一個法人,人財物責權利相統一,通過更集中的“管”實現更優質的服務。
第三步是改革延伸,將村醫納入到醫療集團,實行聘任制,穩定隊伍、筑牢“網底”,真正實現縣鄉村一體化。
二是健全運行新機制。醫療集團實行職業化、精細化、數字化管理,成立了十個中心,實現了六個統一。
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盤活優化人力資源,能上能下、合理流動,兩個村醫公開選拔擔任鄉鎮衛生院的執行院長,聘任一個鄉鎮衛生院長為集團副院長;薪酬改革實行績效制,給村醫發工資,職工實行崗位+績效,管理層實行年薪制;在完善人才培養機制方面,建立基地、制定計劃,提高醫務人員的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
“通過這些工作,我們達到了三提升、三下降、三滿意,基本實現了基層醫療衛生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李哲稱。
相關鏈接:
中國援助項目幫助敘利亞改善醫療狀況?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