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設一批設施完備、功能多樣的休閑觀光園區、森林人家、康養基地、鄉村民宿、特色小鎮。”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正式發布,對如何將鄉村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生態經濟的優勢提出了明確的路徑。有專家指出,鄉村旅游是鄉村振興重要的組成部分,將有利于提高農民收入,解決很大一部分留守老人、婦女等就業問題,為廣大農村實現現代化提供新的增長動力。
獨特的自然、人文資源是鄉村發展旅游的重要條件。
對鄉村民宿是“松綁”也是“念緊箍咒”
“在國內旅行,感覺不錯的民宿特別少,要么就是農家樂,環境條件確實太一般,條件好的,有的價格比五星級酒店還貴,經常還一房難求。”自由行多年的小柯經常在朋友圈曬住過的民宿,偶爾也會吐槽幾句。一號文件發布后,小柯說,她最希望的還是民宿能多一些制度規范,這樣才是“好山好水好享受”。
一號文件中明確提出“對利用閑置農房發展民宿、養老等項目,研究出臺消防、特種行業經營等領域便利市場準入、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的管理辦法。”有業內人士認為,這一政策在實操層面對民宿等鄉村文旅業態松綁。在中國未來研究會旅游分會副會長劉思敏看來,所謂松綁,可以理解為通過這個政策,在中央層面上進一步明確了政府鼓勵發展民宿的態度。而文件提出的“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的管理辦法”則可以理解為同時也在“念緊箍咒”。
劉思敏分析說,國內發展民宿現在最大的問題在于,從投資商到地方政府,對民宿究竟是什么都沒有搞清楚,就開始投入建設,所以出現了很多偽民宿。當前主流的民宿,一種是類似花間堂的模式,但它實際上屬于精品酒店,但也會貼上民宿的標簽。還有一種是有情懷的城市居民去改造空心村,建成很現代化的民宿。這樣的直接結果是民宿根本沒有主人,無法形成交流,將城市的生活方式帶到鄉村去,卻不提供當地的生活方式。“現在讓村民自己來經營的話,思想觀念、產品、服務又很難滿足城里人的需要。所以,還是需要依靠政府的引導、輿論的引導,教育當地村民,能夠根據當地的自然、文化資源,利用閑置的農房加以改造發展民宿,而不是建高大上的精品酒店。”
依靠鄉村旅游脫貧需提高產業聯動
相較于2017年發布的《關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中關于鄉村旅游提出的“充分發揮鄉村各類物質與非物質資源富集的獨特優勢,利用“旅游+”、“生態+”等模式,推進農業、林業與旅游、教育、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今年的一號文件,則做了進一步細化,提出要“加快發展森林草原旅游、河湖濕地觀光、冰雪海上運動、野生動物馴養觀賞等產業,積極開發觀光農業、游憩休閑、健康養生、生態教育等服務。”將可發展的旅游業態表述更為具體。
作為鄉村振興重要的組成部分,發展鄉村旅游對很多鄉村而言都是其最重要的產業。國家旅游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鄉村旅游達25億人次,旅游消費規模超過1.4萬億元。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游管理學院院長厲新建指出,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工程、鄉村生態旅游產業鏈都要求有一定的前提條件,并不是所有的鄉村旅游都可以達到精品工程和產業鏈發展的要求。對于旅游扶貧所涉及的貧困地區而言,很多地方社會經濟基礎、相關的基礎設施和市場條件都可能離上述兩個方面的要求比較遠。所以,在旅游扶貧工作中要注意旅游與其他產業之間形成產業聯動來提高扶貧效果,例如旅游扶貧中需要旅游部門和農業部門、電商主管部門等部門之間加強協同,旅游扶貧、農業扶貧、電商扶貧之間共同發力。
鄉村往往蘊含著豐富的遺存、淳樸的民風、悠悠的鄉愁,厲新建表示,從總體上講,在鄉村發展文旅產業是可行的。實際上有很多資源品位比較高的鄉村早已經成為各地旅游發展的重要依托。但對于那些還沒有開發或者剛剛開始起步的鄉村的,“健康養生與生態教育等”恰恰是當前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還沒有引起廣泛關注的發展方向,值得高度重視。
引入資本發展鄉村文旅要“不忘初心”
“希望通過發展鄉村旅游讓家鄉品牌走出去,讓個體從業者、經營者得到學習機會,提高意識形態和服務素質。”在江西婺源從事多年基層旅游管理工作的王力告訴記者,一號文件的發布,讓鄉村旅游的基層工作者更加堅定了信心。但是,鄉村旅游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也擔憂原始的鄉村環境遭到破壞,被過度開發。希望鄉村旅游能夠形成制度標準,形成規范化,不是雜而亂。
記者了解到,當前,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盲目跟風現象比較突出,對鄉村旅游資源認識與市場需求之間脫節現象較為嚴重,容易為了追求城市化的設施而忽視了鄉村性的保護,在競爭發展過程中容易出現市場無序、混亂,從而影響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在厲新建看來,鄉村文旅的發展一定要不忘鄉村振興的初心,根本上是要通過在鄉村地區發展文旅產業,來推動鄉村經濟的發展,鄉村社會的治理,鄉村百姓的致富,千萬不要把鄉村變為資本角逐的新戰場。鄉村文旅要發展,肯定離不開城市資本與鄉村資源的結合,但如果沒有鄉村百姓生活水平的改善和獲得感的提高,這樣的資本進入也是沒有意義的。另一方面,在鄉村文旅發展的過程中,要提高鄉村的內生發展能力,要注重對鄉村居民的經營管理能力的培育,要真正尊重鄉村,尊重鄉村居民,城市資本到鄉村是因為鄉村能夠給資本價值釋放提供場所與空間,而不是到鄉村去“施舍”或“救助”,城市與鄉村是平等的、互相尊重的關系,而不是城市帶著優越感去對待鄉村。(記者彭揚)
?
?
相關鏈接:
海口啟動2018年文明旅游大行動?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