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喀布爾2月14日電?
新華社記者代賀 蔣超
早春二月,在阿富汗首都喀布爾依然能看到還未化盡的冰雪,但和暖的春風已悄悄吹來。
當祖國正沉浸在春節喜悅氣氛中時,有一群中國人選擇在阿富汗的工作崗位上默默堅守。他們當中有人已在當地扎根多年,用辛勤的汗水詮釋著“一帶一路”中國建設者的光榮使命。
十年堅守
“提到阿富汗,大家想到貧窮、戰亂,很多人都不愿意來這里,”中鐵十四局集團海外工程分公司駐中亞辦事處黨支部書記王闖告訴記者,“雖然阿富汗安全局勢非常嚴峻,但作為一名援建者,必須深知責任所在,不應該退縮。”
帶著這份責任,這位來自河北的“80后”自2008年以來長期堅守在阿富汗工地。在近10年時間里,不管風吹日曬,他和工人們一次次深入各地施工現場,見證和參與中國政府對阿富汗的多個重要援建項目,包括援阿總統府多功能中心、共和國醫院、科技教育中心、國家職業技術學院等。
援阿國家職業技術學院項目是正在建設中的工程。記者日前在喀布爾見到王闖時,他正陪同國內驗收專家組在施工現場進行項目中期驗收。現場各類建筑材料堆放有序,道路兩邊干凈整潔,工人們穿著統一工作服等候著指令,一塊塊“中國援建”的標示牌在陽光照耀下格外醒目。
據王闖介紹,這一項目總建筑面積約15240平方米,工程主要包括新建教學樓、綜合樓、宿舍樓及汽修車間技術升級改造。阿富汗方面對項目非常重視,阿首席執行官阿卜杜拉曾表示,該項目建成后將對提升阿就業、促進阿經濟社會發展發揮重要作用。為了不辱使命、保證效率,王闖和同事時常要早上5點起床,每天在施工現場工作近14個小時。回到營地后還要整理材料,為第二天的工作做準備。
寂寞是常態
王闖說,他和同事在阿富汗的生活沒有太多閑暇時光,不僅要面對復雜的施工環境,還要承受內心的孤獨與寂寞。“大多時候,生活里只有工地和營地,因為安全形勢不佳,大家在忙完一天后也沒有其他地方可以走走。”
為防止大家在單調而高壓的環境下出現精神緊張、情緒懈怠等情況,作為黨支部書記,王闖常常要在營地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注意抓黨建,幫助身邊每個人克服生活或工作中遇到的困難。
在外多年,王闖一直為身邊的兄弟們感到自豪。“這里每一位參與援建的工人都是英雄。許多人克服困難,長期堅守,卻很少有怨言。每個春節都有工人選擇留下來配合工作需要,大家很團結,有共同的目標,希望不要耽誤工期。”
牢記使命
今年春節王闖也會在喀布爾度過,他現在更在意的是如何讓留守工人過好年。“包括木工、瓦工、后勤人員,今年有至少28個人留守。他們都是我的親人,我們希望組織大家一起包餃子、看春晚,用好這個節日,和當地員工多多互動,比如開展拔河、乒乓球比賽等。”
這已經是王闖在喀布爾度過的第四個春節。“第一次在阿富汗過年是2010年,記得除夕那天,外面很冷,我一直在海關辦理清關手續,從上午忙到下午3點,沒吃一口飯。”這位年輕的書記回憶道。
在最疲憊的時候,王闖坐在地上撥通家里的電話,當聽到電話那頭的鞭炮聲,他眼眶濕潤,但不敢哭出來。“我也想家呀,但不能讓老人和妻子為我操心。”回到營地后,他帶著取回的年貨,總算和工人們吃上了餃子。“大家一起圍坐著看春晚,一邊笑一邊哭。”
在談到新年計劃時,王闖說,希望和大家一起努力把工程順利完成。他說,希望看到自己和兄弟們參與的一個個援建項目能夠給這個飽經戰火的國家、給更多阿富汗人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這是自己堅守多年的動力,也是“一帶一路”建設者的光榮使命。
?
相關鏈接:
通訊:身在海外過年 心與祖國同春——記中國第14批赴蘇丹達爾富爾維和工兵迎接春節?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