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舍河舊貌換新顏成為人們休閑娛樂新選擇。
抬頭見綠,起步聞香。漫步于海口的公園、街道、小游園,樹密、花繁、水清、景美,不經意間,海口儼然成為一座大花園。“一出門就是風景,一動身就有公園,海口就是一座天然氧吧。”家住國貿置地花園的市民杜天翔贊不絕口。
海口推動城市更新,經過城市修補和生態修復以及城市“五化”,在城市建設中用“加減乘除”,迎來新一輪蝶變,使市民、游客的幸福感和獲得感逐漸增強。
加
人行道“加”出宜居城
“人行道是幾個月前才鋪設的。”海甸島海昌路居民王藝樺說,以前沒有人行道的時候,到外面散步時要左顧右盼留意經過的車輛,新加的人行道確實為市民的出行提供了安全的保障,使市民更滿意,城市更加宜居。
“市區一共有84條道路的人行道貫通了,人行道貫通(含修復)面積為44384平方米。”據海口市市政管理局下屬的市市政工程維修公司工作人員潘孝海介紹,過去海口多條道路沒有人行道,行人出行極其不便,并且存在安全隱患。2016年11月中旬,市政維修公司組織設計院及公司綜計部等部門對管轄的道路人行道設施進行逐條摸底調查,科學編制項目施工計劃,并采取班組自行維修及外包隊伍配合的方式開展修復工作。
為了緩解交通壓力,尤其是上下班高峰期,海口部分路段的人行道也對電動車開放通行。潘孝海說,市政維修公司拓寬龍昆南、國興大道、濱海大道和國貿大道等道路的人行道降坡口,多輛電動車可以同時并排通行,提高單位時間通行效率,切實緩解擁堵問題。
兩名環衛工人清理美舍河的垃圾。
減
“本地貨”“減”出家鄉綠
城區主要街道、重要點位新添了大量椰子樹、大葉油草、三角梅等本地樹、本地草、本地花,椰城更像“椰城”,顏值和品質逐步提升,魅力和活力日益彰顯。
據介紹,國興大道、椰海大道、龍昆南路和濱海大道等在建道路綠化改造工程以增補椰子樹為主,僅移植了291株喬木,其它喬木基本保留。經對植物空間進行梳理,城市主干道種植椰子樹約萬株,增加了椰城風韻,提升了層次感。本地樹、本地草、本地花的選擇,較以往的綠化形式能夠降低25%的綠化成本,降低30%的養護成本,海口在城市建設中用好“減”法,為彩化提升工作鋪設了良好基礎。
“每次從省外出差回來,看到街道上滿眼的椰子樹,覺得自己終于回到家了。”從事旅游工作的市民馮斯亮告訴記者,滿城的“椰子綠”是她幾十年不變的記憶,這是永恒的“家鄉綠”。
升級改造后的萬綠園成為市民游客的好去處。
乘
扮亮城市“乘”出幸福感
夜晚,霓虹燈點亮海口的天際線。濱海大道以 “魅力夜海口,車行畫中游”為照明主題,照明設計根據整個場景兩大組團的建筑特點,結合建筑結構調整,通過LED點狀燈的排布,打造濱海動態夜景長卷,塑造有變化、有韻律感的不同主題場景,展示海口的綠色家園、生態文明及建設成就。
漫步萬綠園的湖畔,只見濱海大道沿線的南洋國際公館、天邑國際、瓊泰大廈等標志性建筑披上了“珠光寶氣”的盛裝,墻體不斷變化著“不忘初心”“椰風海韻”“飛鳥游魚”等圖案,將萬綠園里摩天輪上“中國夢”三個大字映襯得更加耀眼。
“海口太美了,不僅夜景亮度倍增,靚度也倍增,生活在這座城市里幸福感更是成倍增長。”來自吉林的“候鳥老人”李麗萍站在湖邊,背對著濱海大道五光十色的高樓,在丈夫的快門下,定格綻放的笑臉和剪刀手。
除
美舍河水“除”污出樂園
細心的市民都會發現,美舍河水變得清澈了,河道旁的水泥護坡不見了,露出了原始的紅色土壤,岸邊栽種了生態植物,松鼠在樹上歡跳,鳥兒在空中飛翔。水中的雜物不見了,魚兒回來了,多年不見的小白鷺、棕背伯勞也飛了回來。“記憶中清澈的美舍河又回來了。”在白龍路生活了60多年的符永春告訴記者,就在一年多以前,經過美舍河都要“捂鼻疾走”,現在他茶余飯后都來河邊散步。
據悉,在城市更新過程中,海口整合11個部門職責,變“九龍治水”為“一龍治水”,采取“控源截污、內源治理、生態修復、景觀提升”的治理方法,通過“一河一湖一策”和河長制的全面實施,對全市32個水體開展治理和生態修復。海口在水體治理中堵住污染源,去除污水,標本兼治,加快打造“水清、魚游、鳥飛”的城市內河生態鏈,讓市民享受綠色發展成果。
“當得知咱們海口的五源河濕地公園和美舍河濕地公園獲評國家級濕地公園后,我們家也沸騰了好幾天。”符永春說,希望海口為子孫后代留下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銀行”。
記者吳祝好
(海口網2月15日訊)
?
?
相關鏈接:
美麗鄉村好風光 海口市民游客喜迎春?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