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昌以控源截污、生態修復等措施整治“水體病”
治水,喚醒家門口的鄉愁
文贊河整治前水體黑臭,河道堵塞。
文贊河整治后,污濁不再,水清岸闊。本報記者鄧鈺 通訊員林芳龍攝
今天(23日)下午,河面波光粼粼,一葉小舟搖曳其上,幾名工人撐著長桿,飛快從水上掠走塑料袋等生活垃圾。這是屯昌縣屯城鎮文贊河的河流整治現場。春節假期剛結束,工人們就熱火朝天地治理“水體病”。
“河流整治工作耽誤不得。早日讓文贊河流出凈與美,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海南天鴻市政設計股份有限公司工程中心總經理趙世新介紹,該公司于2017年10月起負責文贊河的河流整治工作,通過補水截污、內源治理、生態修復等措施標本兼治對癥“水體病”,重塑河流生態之美。
曾幾何時,文贊河是周邊居民心中流淌的鄉愁。“十幾年前,這里水清岸綠,小孩愛來河邊抓魚摸蝦。”周邊村民回憶起往昔時光,眷戀之情溢于言表。然而,隨著城市發展,人口增加,不少生活生產污水排入河中,讓文贊河失去了往日的韻味。
去年10月,趙世新帶著工人在文贊河摸底調研。在他們眼前的是一條死氣沉沉的河流:河面上飄滿垃圾和水葫蘆,河水黑臭,水生生物單一,河底生態系統破壞殆盡。經過檢測,文贊河為劣五類黑臭水體。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屯昌縣委縣政府決心對縣城水體進行整治,投入9500余萬元推動城區生態水系連通工程,還水域清澈與美麗。其中的重要環節便是文贊河整治工作,要求該水域整治后至少達到五類水體標準。
讓劣五類水體變為五類水體,談何容易?這涉及到源頭控污、河道清污以及水域生態系統的全面修復,必須科學系統開出治河“藥方”,方能取得實效。
“以生態喚醒生態,是我們治理的根本理念。”趙世新介紹,在治水過程中,他們以圓木樁來筑建河流防護堤,以陶礫和火山石來吸附水體中雜質,種植苦草、輪葉黑藻等本土沉水植物來凈化氮、磷污染……這些物質取之、歸之、融之于自然,逐步修復水域生態系統。
據了解,文贊河還設置了污水截流壩、處理池、雨污分流設施等治理設施。下一步,有關方面還將向河流引入本地魚、蝦等高級水生動物豐富水域生態系統。
“隨著治理工作的開展,文贊河一天一個樣,引來水鳥啄食。”趙世新介紹,目前文贊河整治初見成效,已完成治理的水域清可見底,碧波蕩漾,水體保持四類水標準。預計今年4月底將完成所有水體整治工作。
不僅如此,文贊河兩岸還規劃了觀景臺、景觀棧道、荷花池以及生態圍堰等配套設施。臨河而建的生態景觀公園,計劃今年7月初步完工。
“新年要有新氣象,咱們文贊河迎來了新生。”目睹了治河全程的屯城鎮文贊社區居民莫明說,文贊河變得更凈更美,更有鄉愁味了。
?
?
相關鏈接:
新春走基層:我的夢想正在慢慢實現?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