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源河濕地公園入海口處生長的半紅樹植物黃槿花朵靚麗。記者 石中華 攝
打造一條有生命的河流
“五源河生態修復的目標是打造海口市‘五源’之河,即生命之源、生態之源、文化之源、智慧之源以及活力之源。”袁興中教授表示,從生命之源、生態之源來講,五源河的目標就是打造成城市里面一條有生命的河流,打造一條南中國生命景觀河流。
五源河是整個南渡江流域綜合整治的有機組成部分。袁興中教授談起,2017年第一次來到五源河時,河口段還是用石籠網做的直立陡岸,雖然石籠網比起過去的水泥硬化河岸進步了很多,但是河段還是呈渠化狀態,存在諸多弊端,讓人無法親近。
“如今五源河示范段無論是河道還是河岸都很自然,具有美感。”他介紹道,現在完成修復的3300米河段,已經能夠看到蜿蜒的河道,淺灘與水潭交替的生態格局,河心沙洲、河岸的水洼及河岸生態空間得到恢復和保留。去年11月,五源河開始進行河岸地形設計和塑造工作。目前,五源河無論是河岸還是整個濱水空間,已經形成了一個自然緩坡的生態緩沖空間。“這個緩沖帶,增大了陸地和水體之間的生態界面,保障這個生態緩沖空間的生態服務功能得到有效發揮。”袁興中教授說。
“在河口示范段,海水漲潮的時候潮汐能夠影響的河段,過去自然生長著稀疏的紅樹植物,從河岸往上就是一些濱水高草本植物和耐水濕草本植物。”袁興中教授介紹,在五源河生態修復中,應盡可能保留河道自然形態,對受到破壞的一些河道,重新按照河流原有的自然面貌進行河道修復,對河岸生態空間進行地形設計和植物精心配置,而且充分發揮河岸土壤種子庫的作用,讓那些自然分布的河岸植物能夠萌發和生長起來,充滿濃濃野趣和原生態。
“在生態修復過程中,我們既根據河岸生態特點配置一些草本植物和小灌木,另外也利用河岸土壤種子庫的作用讓原生草本植物自然生長起來。”他告訴記者,到了四、五月份,整個五源河會更美麗和充滿野趣。“當看過大多數城市河流,再看看五源河,你就能明白,這就是老百姓真正需要的、自然的河流生態空間。”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