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技人員將離心出的蜂蜜倒入網中過濾。
海口網3月7日消息(記者黃暉 通訊員梁崇平 攝影報道)“蜂蜜還沒收就有人來預定了,一斤比市價高出了200元!還硬要當場付我現金,就怕來晚了蜂蜜沒了!”3月7日下午,拎起自家蜂箱釀出的第一桶蜂蜜,海口美蘭區三江鎮茄南村貧困戶孔乃嬌十分開心,笑得合不攏嘴。3月7日,海口美蘭區養蜂扶貧項目收獲了“第一桶蜜”,金黃甜香的蜂蜜讓貧困戶們初嘗了“甜”頭。
3月7日下午,在美蘭區三江鎮茄南村貧困戶孔乃嬌家的后院,林間坡地上擺放著的三個蜂箱格外醒目。蜜蜂在離蜂箱不遠處的檳榔林和蜂箱間來回穿梭,辛勤地采著蜜,林間“嗡嗡”之聲不絕于耳。據介紹,孔乃嬌家中共7口人,3個孩子仍在上學,家中還有行動不便的殘疾人,生活十分不易。“養蜜蜂不像養豬、牛那樣費力,政府很照顧我們這些殘疾人家庭。”孔乃嬌說。
“這批全部是今年1月3日放置好的蜂箱,才過去兩個月,如今蜂蜜已經多到可以收獲了。”美蘭區科學技術工業信息化局(以下簡稱“美蘭區科工信局”)局長符明雄告訴海口網(微信號:haikouwang2013)記者。據悉,此次養蜂扶貧項目19戶貧困戶的蜂箱,正是由美蘭區科工信局幫扶。為開展科技扶貧,切實解決深度扶貧穩收增收的問題,2018年,該局決定引入養蜂產業,開展深度扶貧工作。
“海南四季如春,常年鮮花盛開,發展養蜂產業的資源得天獨厚。”2018年初,美蘭區科工信局從養蜂業強省湖南引入合適蜜蜂品種,并從當地聘請了有豐富蜜蜂飼養經驗的技術員上門為貧困戶進行農技指導和收取蜂蜜,確定了19戶深度貧困戶,每戶配養蜜蜂3箱,每箱成本近1000元,決心發展養蜂扶貧。
在現場,符明雄給海口網記者算了一筆賬:“釀出的蜂蜜可以由貧困戶自己銷售或由我們代銷,以每斤100元的價格銷售。最開始我們預計一戶年產蜜60斤,年收入6000元左右。如今單是孔乃嬌一家這次就收成了22斤蜂蜜,年收入突破6000元很有希望!”符明雄笑著對記者說。
68歲的陳燕嬌阿婆今天也收獲了養蜂扶貧的“第一桶蜜”。面對滿滿的一桶23斤蜂蜜,陳阿婆內心喜悅之情溢于言表,拉著工作人員的手連聲道謝,“真是太感謝你們了!大家不要客氣,都嘗一嘗我的蜂蜜!”
陳阿婆家中共兩口人,兒子因精神疾病在醫院長期治療,家中僅靠阿婆一人務農為生,生活非常艱苦。“養蜜蜂只要阿婆每天檢查照看就可以,無需花費太多力氣。一些農技知識老人家接受能力有限,我們就定期上門指導,幫助阿婆做好蜂箱的保養維護和防蟲工作。”農技專家謝惠超說。
謝惠超表示,傳統的養蜂方式非常粗獷,幾乎是處于放養的無管理狀態,“一年的蜂蜜量可能只能裝半瓶礦泉水瓶。”“如傳統的采蜜方式是用手擠巢筐擠蜂蜜,如此不僅徹底破壞了蜂巢結構,還使得蜜蜂幼蟲掉入了蜂蜜中,這樣的蜂蜜放久了便發臭。”謝惠超介紹:“我們通過技術手段改良采蜜方式,采用離心機將巢筐中的蜂蜜甩出,這樣不但完好保存了蜂巢,還能得到純正的蜂蜜,提高了蜂蜜的品質。”
“目前只是初期階段,產業規模仍然比較小,農戶釀出的蜜蜂由我們幫忙代銷。但蜂蜜非常受歡迎,幾乎在朋友圈就被訂購一空了,供不應求!”談及養蜂扶貧今后的發展方向,符明雄表示,將會為貧困戶爭取更多政策支持,并探索成立養蜂合作社組織農戶“抱團發展”,走規模化、集約化高效生產的路子,將美蘭蜂蜜做出品牌效應,為貧困戶脫貧致富打下堅實基礎。
相關鏈接:
扶貧辦就“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答問
【微視頻】何立峰談易地扶貧搬遷:中央統籌 省負總責 市縣落實
看真貧,扶真貧:習近平的扶貧足跡
第一書記留村扶貧過大年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