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進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的兩起案件引發海南團代表熱議
司法要成為社會正能量的有力支撐
■ 特派記者 陳蔚林
“一個案例勝過一打文件”。今年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引用了30多個典型案例,向世界講述中國法治故事。這其中,“河南鄭州醫生電梯內勸阻吸煙案”和“河北唐山朱振彪追趕交通肇事逃逸者案”引發了海南團代表的熱議。
“這兩起案件的審判結果公布后產生了很好的社會影響。這說明,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以通過司法審判得到明確體現。”張業遂代表的發言得到大家的一致認同。
來自基層的符小琴代表說,這兩起案件的審判結果一經媒體發布就贏得了一片叫好聲。人民群眾普遍認為,在這兩起案件中,法院的判決堅守了公平正義、捍衛了公序良俗,很好地體現了司法的懲惡揚善功能,不僅讓人們以看得見的方式,感受到了公平正義,感受到了法治進步,還對進一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起到了積極作用。
廖虹宇代表認為,這兩起案件實現了法理情的有機融合,其審判過程及結果的公開化,給大家上了一堂很好的“法治公開課”。他注意到,近幾年,網友們常常利用微博、微信等平臺參與討論熱點案件,“剛開始會有一些不同的聲音,但真理越辯越明,理性的聲音終會漸漸占據主流。這從側面反映了,人們越來越自發地關注國家法治建設,越來越積極地參與國家法治建設,而且學法、知法、守法、尊法的人也越來越多。”
“一個案件的審判,影響的不僅僅是當事人。部分熱門案件的審判,會對全社會產生示范作用和價值引導。”呂薇代表舉例,多年前的那起“彭宇案”,引發了公眾對社會道德缺失、誠信危機的擔憂,很多人就此不敢扶老人、救小孩,不要說見義勇為,就連內心的善意也不敢表露。
她認為,法院應該堅持公正司法、正確量刑,不應受輿論左右,也不應“各打五十大板”,要做到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中提出的:“讓見義勇為者敢為,以公正裁判樹立行為規則,引領社會風尚”,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
相關鏈接:
海南代表團審議憲法修正案草案修改稿 繼續審查計劃報告和預算報告?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