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戴先任
被告知0元可得iPhone X,可按提示下載APP后怎么都找不到手機的蹤影;明明成功拼到了榨汁機,可收到的卻是一根數據線……近日,號稱有3億用戶的移動社交電商平臺拼多多深陷用戶投訴泥潭。媒體注意到,在知乎、微博等社交平臺,甚至與拼多多相關新聞報道的評論區,用戶投訴拼多多商品質量差、虛假宣傳、假貨橫行、客服態度差的聲音不絕于耳。(3月11日 中國新聞網)
拼多多通過用戶發起邀請,在與朋友、家人、鄰居等拼單成功后,能以更低的價格買到優質商品。這將溝通分享與社交的理念融入電商運營中,是一種新穎的社交電商思維,是電商運營的一次創新。相信有很多人的微信朋友圈都時常被拼多多的砍價鏈接刷屏。拼多多產生大量信息垃圾、造成“擾民”,這還算小問題,更大的問題在于拼多多商品質量差、虛假宣傳等問題。
拼多多做起來靠的是運用了拼團、拼低價的玩法,從而在短期間內吸引了大量用戶,但從長遠來看,拼多多的這種運營方式,卻存在比較大的問題。要看到,拼多多平臺為了吸引消費者,所以只顧壓低價格,而這就會出現壓榨商家利潤的現象,但商家以牟利為目的,他們為了掙錢,也就只能以次充好,甚至以假亂真,這也就造成拼多多給消費者留下假貨橫行的印象。
在拼多多平臺上的“低價狂歡”,最后贏家或許只有拼多多平臺。消費者貪圖便宜,滿懷熱情與希望投身其中,請了諸多親友“捧場”、砍價,浪費了大量人力、時間,結果得到的可能卻是一堆假貨。對于商戶來說,入駐拼多就意味著要打價格戰,平臺讓他們以低于成本價的價格出售商品,他們無法從中獲利,讓他們成了現實中的“楊白勞”。只有拼多多平臺通過價格戰贏得了大量用戶。
但從長遠來看,消費者養成了貪便宜的習慣,平臺對低價促銷形成依賴,而賺不到錢的商戶也不永遠陪下去,商品質量和服務質量上不來,用戶體驗上不來,最終還是會讓用戶用腳投票,舍自己而去。所以,從平臺的利益出發,拼多多不能變成了“坑多多”,需要盡快改變現在這種贏利模式,要走出“低價狂歡”的沼澤,擺脫低價促銷依賴,為平臺長遠發展著想,也為消費者著想。
1月10日,阿里發布的《2017年阿里巴巴知識產權保護年度報告》顯示,一些制售假分子開始向朋友圈、微商、拼多多等多個社交平臺及其他電商平臺轉移。拼多多假貨橫行,不能只寄望于平臺自律,還需要監管部門加強監管,督促平臺盡起主體責任,對制售假冒偽劣的不法分子依法予以制裁。
保護好消費者權益,需要各方合力打假,如需要監管者、平臺方共同努力,也需要消費者具備維權意識與防范意識。當權益受損時,消費者要能及時投訴舉報,通過合法渠道維權,對于一些低價促銷活動,消費者也要保持充分警惕,避免自己陷入“低價陷阱”,要知道“天上不會掉餡餅”,也盡量不要隨便請自己的親友幫自己砍價,在有這一想法前,最好先想想會不會打擾到他人。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