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圖片查看視頻
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新聞中心于3月12日15時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舉行記者會,邀請十二屆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尹中卿、教科文衛委副主任委員吳恒、環資委副主任委員袁駟、內司委委員鄭功成,全國人大常委會預算工委副主任劉修文、常委會辦公廳秘書局巡視員傅文杰就“人大監督工作”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新華網記者:有的企業反映,關閉小鋼鐵小煤窯導致民間投資血本無歸,下崗職工流離失所,這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必然成本嗎?去年為配合全國人大常委會聽取審議國務院關于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制造業轉型升級工作情況的報告,全國人大財經委組織開展了專題調研,請問調研情況如何?取得了哪些成果?
尹中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切實解決經濟下行而采取的重要改革政策。剛才講到的現象,是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過程中,在一些地方執行三區一降一補中出現的現象。是個別問題,不是普遍現象。
去年上半年,全國人大常委會聽取關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專項報告。為了配合專項工作報告,組織開展專題調研。先后去了上海、湖北、重慶、湖南、山東、天津、浙江7個省調研,考察100多家企業。第一次聽到你剛講到的反映。形成調研報告后,提交全國人大審議,在會上得到很好反響。
報告送給國務院進行參考,有力地推動了國務院有關部門推進制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個調研報告主要提了六個方面的建議,第一個就是如何正確認識和處理制造業與服務業之間的關系。隨著電子商務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的快速發展,制造業形態更加多樣,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更高。
在大力發展服務業的時候,一定要促進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提升制造業價值鏈,在全球范圍內向微笑曲線的兩端延伸。第二個就是如何正確認識和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調研報告提出,當前在制造業發展過程中,政府越位和缺位的行這種現象仍大量存在,過度干預行政手段過多的問題也很突出。
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時,制定更精準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科技政策,理清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利用法制手段解決經濟發展的問題。第三是 處理制造業與金融業的關系。這些年中國經濟出現很多問題,實體經濟與金融發展脫節,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要把制造業與金融業緊密結合起來,引導金融業滿足制造業的發展需要。
第四是處理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的關系。一些地方把簡單的傳統產業認為是落后產業,沒有落后產業,只有落后技術。在新舊動能轉變中,逐步化解過剩產能,不能一股腦打為落后產業,通過技術改造,實現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第五是,處理大中型企業與小微型企業的關系。我國大中企業多是國有企業,三去一降一補不是國進民退,不是抑制小微企業發展,要優化企業產業結構,把注重大中型企業向并重轉變,促進企業結構更加均衡。
處理國內市場與國外市場的關系。一些地方籠子騰開了,鳥沒引進來。一帶一路建設鼓勵企業走出去,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促進引進來和走出去,鼓勵企業從沿海向中部,從中部向西部發展;鼓勵企業向海外進行產業轉移,但不是搬出去。不能過早產業空心化。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