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15日電(記者許曉青 袁汝婷仇逸)“這是一條有文化的致富之路。我們成立了神山村鄉村旅游協會,通過協會來協調安排好每天的旅游接待。在接待游客過程中,一方面傳播井岡山的紅色文化,同時也帶動村民致富。”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井岡山市茅坪鄉神山村村民左香云對家鄉的文化傳統和旅游資源如數家珍。
談及文化和旅游的緊密關聯,不僅像左香云這樣在精準脫貧一線勞作的村民深有感觸,在“代表通道”上,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省同江市同江鎮中心校教師劉蕾也有感而發。
她說,開發富含民族文化元素的手工藝品,有助于帶動家鄉旅游業的發展,相信鄉親們在致富路上會越走越快。
在審議討論政府工作報告時,不少代表委員也提到——旅游“火”起來,是開啟文化扶貧的一把“金鑰匙”。
“讓文化資源從大城市向小城鎮、農村流動。”“幫助好的當代文化資源在基層落地生根。”全國人大代表、導演賈樟柯以在家鄉平遙舉辦國際電影展為例,短短8天時間里,有18萬人參與,增加了當地的游客數量,讓這個小縣城迸發出新的活力。
近年來,一些企業家相繼赴中西部地區參與文化扶貧,他們也對“文化+旅游”的扶貧模式有所心得。全國政協委員、月星集團董事局主席丁佐宏說,扶貧不能光靠幫扶給錢,還要在文化和思想上加強引導。
“變‘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扶貧,發展鄉土游、文化游,是一條比較好的精準脫貧之路。”全國政協委員、蘇寧環球集團董事長張桂平說。
“真脫貧、不復貧,離不開文化振興。”全國人大代表、中南傳媒董事長龔曙光提交了有關文化扶貧的建議,希望通過文化、教育、科技等領域的發展,滿足農民求知、求富、求發展的需求,在實現鄉村振興的同時,實現文化振興。
?
?
?
相關鏈接:
習近平談加強監督,這些話值得銘記!?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