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瓊中150畝果桑即將進入采摘期
桑葚成采摘游新寵
瓊中鄉村的桑田吸引諸多游客前往采摘。通訊員 盤志強 朱德權 攝
發現瓊中之美
這個周末,走進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灣嶺鎮嶺腳村,眼前大片桑田郁郁蔥蔥,游人們按捺不住喜悅的心情,魚貫而入進入桑田,俯下身來,尋找已成熟的桑葚。
一條木質觀光棧道穿田而過,點綴桑田美景。“瓊中之美,美在田野里,滿眼皆是綠色,現在是桑葚豐收季,還可以大飽口福!”拿著籃子準備采摘桑葚的自駕游客李女士說。
“桑園不收門票,游客們可免費在桑地中采摘新鮮桑葚。”嶺腳村村民陳世錦說,近年來,村里通過種桑養蠶業,家家戶戶蓋起了“桑蠶樓”。目前村里種植桑園近400畝,農戶平均年收入在3萬元以上。
而在灣嶺鎮高坡村,150畝果桑基地也即將向游客開放。相比傳統桑樹,果桑成熟期一般在四月初,屆時果實將掛滿枝頭,味道更加醇正。“去年政府投資218萬元、農戶自籌資金22萬元,建成果桑種植基地,果桑畝產桑果3000斤至4000斤,預計今年可采摘桑果45萬斤以上,綜合效益達到450萬元以上,將有效帶動全鎮180戶農戶增收。”灣嶺鎮扶貧干部周濤表示。
如今,瓊中種桑養蠶業從桑葚果、桑葚酒,到蠶絲被已形成一條成熟的產業鏈,更讓桑農們端起了“旅游扶貧”的金飯碗。
“游客們免費采摘桑葚,到了晌午留在村里的農家樂用餐,臨走時,還會買上幾斤桑葚酒。”陳世錦說,十年前,自己嘗試釀制桑葚酒,并將釀制技術教給鄉親們,如今桑葚酒每斤售價約50元至80元,供不應求。
據了解,自瓊中發展種桑養蠶產業以來,瓊中共投入各類資金上億元,用于技術指導和桑苗、農機、蠶房、桑田道路等種桑養蠶生產發展建設,為村民和游客打通了生產、旅游的“綠色通道”。
?
?
相關鏈接:
故鄉的桑葚·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