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3月22日消息(記者黃暉)隨著春季來臨,食源性疾病進入易發、高發期,一些常見食材如果烹調方式不當,有可能造成食物中毒;還有一些有毒物誤食后可能會導致中毒甚至死亡。海口網(微信號:haikouwang2013)記者22日從海南省食安辦了解到,為確保群眾飲食安全和身體健康,預防食物中毒事故發生,省食安辦發布今年第3號食品安全消費提示。
海南省食安辦提醒,消費者在餐飲單位就餐時應索取并留存消費票據等有關憑證,就餐后一旦發生惡心、嘔吐、腹痛和腹瀉等食物中毒典型癥狀時,要及時到醫院就診,并與就餐商家取得聯系,同時可撥打食藥監部門投訴舉報熱線12331進行投訴。要注意保留病歷卡、檢驗報告、剩余食品、嘔吐物、排泄物等相關證據,避免因錯過最佳調查時機和無證據而導致食物中毒認定困難。
此外,一旦發生東北油豆角、鮮黃花菜、河豚魚等食物中毒,應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及時到醫院就醫;餐飲服務單位應及時向當地衛生行政部門、食藥監部門報告,留存食品以備檢驗。
2018年第3號食品安全消費提示:
一、警惕易中毒食物
(一)東北油豆角
生的油豆角含有紅細胞凝集素和皂甙毒素,如果烹調時加熱不徹底,毒性成分未被破壞,人食用后則可引起中毒,一般2~4小時發病,最快數分鐘發病。中毒癥狀主要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痛、四肢麻木、胃燒灼感、心慌和背痛等,此外還有頭暈、胸悶、出冷汗和畏寒等神經系統癥狀。
建議:公眾尤其是食堂要煮熟煮透后再食用。具體方法為:一洗二浸三燙四烹調,洗凈的油豆角浸在開水中,至水再次沸騰后,煮一段時間,待油豆角豆棍由支挺變為蔫弱,顏色由鮮綠變為暗綠,口感沒有豆腥味,再進行炒、煎、炸、燉等,最好采用燉等加熱時間長的加工方式,切忌急火短時嫩炒。此外,油豆角兩頭及兩旁的絲毒素含量較高,要予以去除。
(二)鮮黃花菜
鮮黃花菜,含有一種叫秋水仙堿的毒素,經腸胃吸收氧化為“二秋水仙堿”,有較大毒性。中毒癥狀為口渴、喉嚨有燒灼感、發熱、嘔吐、腹瀉、腹疼和腎衰竭,還可能伴有呼吸衰竭甚至導致死亡。
建議:食用前將鮮黃花菜在開水中焯一下,然后用清水充分浸泡、沖洗,使秋水仙堿最大限度地溶于水中,再行烹調,可保安全食用。
(三)未煮熟燒透的豆漿
未煮熟燒透的豆漿不宜飲用,否則對人體有害,甚至可能引起中毒。生豆漿中含有皂甙、胰蛋白酶抑制劑和維生素A抑制劑等,對消化道黏膜有很強的刺激性,可引起充血、腫脹和出血性炎癥,出現惡心、嘔吐、腹瀉和腹痛等癥狀,還可抑制蛋白酶致甲狀腺腫等毒副作用;胰蛋白酶抑制能選擇性地與胰蛋白酶結合,形成穩定的復合物,從而使胰蛋白酶失去活性,致使蛋白質水解為氨基酸的過程中受到抑制,妨礙膳食中蛋白質的消化、吸收和利用,降低豆漿的營養價值。
建議:應通過充分浸泡、磨細、過濾、加熱等處理方式,來消除胰蛋白酶抑制劑的不利影響。生豆漿加熱到80℃~90℃時,會出現大量的白色泡沫,這是一種“假沸”現象,此時的溫度還不能破壞豆漿中的皂甙物質。正確的煮豆漿方法應該是,在出現“假沸”現象后繼續加熱3~5分鐘,使泡沫完全消失,煮熟燒透后方可安全食用。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