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昔日窮漢今成養殖大戶
三江脫貧戶老馮走上生態養殖致富大道
3月22日早上,和煦陽光剛冒出地平線,空氣中還帶些涼意,綠蔭環抱的村中,還有些靜謐,美蘭區三江鎮的脫貧戶馮爾茂已早早起了床,忙活著攪拌飼料,離家不到100米的就是豬舍,里面有180多只嗷嗷待哺的豬。“這些可都是我的寶貝,一天也不能餓著。”看著它們吃得津津有味,這個面容黝黑的漢子咧嘴笑了起來。
曾經入不敷出一貧如洗
“以前,我就是個窮光蛋,外面欠了一屁股債了,一度對生活都失去了信心。”今年46歲的馮爾茂曾是三江鎮的一名貧困戶,一家五口人。他是家里唯一的勞動力,靠著打零工每月收入不到2000元,而家里有83歲的老父親需要贍養,還有2個上小學的孩子和得了乳腺癌的妻子,入不敷出,陷入重度貧困。
“治病花了50多萬元,不僅掏空了家里的積蓄,還欠了親戚朋友20多萬元。”從2014年到2017年,雖然知道這種病很難治好,深愛妻子的馮爾茂依然不放棄,堅持送她去醫院治療,即使欠賬也在所不惜。“可是最后,她還是永遠地離開了我和孩子們。”說起妻子,馮爾茂眼角泛起淚花,難掩悲傷。
老馮的遭遇,牽動著扶貧干部的心。“為了精準幫扶,我們前期做了多次‘家訪’,實地走訪全面了解致貧原因,對癥下藥制定幫扶舉措。”結對幫扶單位美蘭區房屋征收局重點辦主任陳文說,要想脫貧,先要幫助解決老馮的“思想負擔”,老人和孩子是他的“后顧之憂”。
陳文介紹,列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后,老馮的兩個小孩有了穩定的生活補助,每年每人2400元,避免孩子出現因貧輟學;醫療救助覆蓋全家人,每人每年180元的新農合由政府買單。此外,市、區、鎮幫扶單位不定期上門慰問,及時發放慰問金和急需生活物資,幫助解決日常生產生活實際困難。
現今生態養殖收入飆升
“解決了生活困難問題后,如何幫助老馮發展產業,讓他有長期穩定的收入,這是當務之急。”陳文說,經過和老馮的多次深度交流,發現他有養豬的經驗和技術,之前還在養殖場幫人養過好幾年的豬,并且積極參與脫貧致富電視夜校學習,多次向專家請教,不斷自學,養豬意愿強烈,所以,在和老馮商量后,就將產業扶貧的重點放在了發展養豬上。
為了幫助缺資金的老馮邁好養豬第一步,扶貧工作組為他量身定制了產業幫扶方案,購買5頭母豬,修建60平方米的豬舍,新建了40平方米的飼養場,購買了5000元飼料。“我有技術,現在政府支持這么大,我一定要干好。”懷著感恩之心的老馮起早貪黑,悉心照料,經過不到一年的努力,養殖的規模就擴大到了140頭豬。
有了“開門紅”后,老馮的信心更足,更有干勁了。賣豬獲得的第一筆收入10多萬元全部投入了擴大規模中:豬多了,原來的豬舍不夠用了,老馮貸款3萬元,在扶貧工作組的幫助下,建起了400平方米的豬舍,又自己購買了6頭母豬。此外,在愛心企業的幫助下,老馮花了2萬元,新建了沼氣池,解決養殖可能帶來的排水排污問題,實現生態養殖。
“現在,已經有180多頭豬了。”老馮向記者算了一筆賬,1頭母豬4個月左右可產仔一次,每次約10到15頭,豬仔9個月可長到200多斤,按照市場行情,每年光養殖收入可達到10多萬元。“接下來,我準備將規模擴大到200頭,利用發酵的豬糞便,擴大蔬菜種植規模,增加收入。”去年剛脫貧的老馮又有了新目標。
記者 曹馬志
(海口網3月23日訊)
?
相關鏈接:
海口:堅決扛起建設美好新海南的省會城市責任擔當?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