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節、鋼琴周等活動頻頻在海南舉辦,民眾反響熱烈
樂過留聲 瓊島漸顯藝術范
三月二日,三亞國際音樂節海棠灣主會場。本報記者武威攝
3月2日、3日的三亞海棠灣注定要成為2018開年全世界“raver”(電子音樂愛好者)的矚目焦點,數十位來自國內外的知名電音DJ或組合將“三亞國際音樂節”推向高潮。躁動的電音派對攪動著年輕的腎上腺素,任憑主流語境下依舊以“小眾”描述電音文化,任憑raver們喜于以特立獨行自居,但人們依舊無法否認這場狂熱派對兩天里10萬人流量的傲人成績以及在新媒體上所制造的持續話題性。
從世界知名的伍德斯托克音樂節、格拉斯頓伯里音樂節再到國內的迷笛、草莓,流行音樂節總是自帶流量及話題;當然,一系列歐洲古典音樂節如薩爾茲堡音樂節、德國拜羅伊特音樂節、瑞士琉森音樂節等也都吸引著大量古典樂“粉”前去朝拜。不可否認,諸如音樂節等具有持續性的藝術活動在很大程度上打造著一個地區的“藝術友好型”特質,提升著一地的藝術氣質。
事實上,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海口、三亞等地憑借自然優勢及海濱城市的氣質吸引多個音樂節活動在此舉辦。第二屆中國民族器樂民間樂種組合展演、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合唱節暨2017海南合唱節、2017首屆海南國際鋼琴藝術周相繼亮相,為海南民眾帶來藝術享受的同時也于無形之中為城市積累著寶貴的文化財富。
聚合豐富元素
展示城市魅力
2017年11月18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合唱節暨2017海南合唱節在海口開幕,66支國內合唱團和12支海外合唱團蒞臨椰城參賽。參賽人數總規模達到了3500余人。合唱團中,既有成人合唱團,也有少兒和中老年合唱團。
為期一周的合唱節舉辦了一系列主題活動,包括合唱節開幕式暨音樂會、閉幕式頒獎音樂會、系列合唱比賽、合唱藝術進校園進社區交流展演、唱響國際旅游島(陵水、臨高、三亞站)等,同時還特邀海外合唱團舉辦專場音樂會、加拿大同聲律動阿卡貝拉工作坊等演出,并舉行了“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合唱發展研討會和系列專家講座。
無論是清新的阿卡貝拉合唱還是美國的合唱團帶來的頗有爵士風格的演唱,都讓海南人民真正感受到了合唱的精髓和魅力。
短短幾天中,中外演唱者們在海南齊聚交流,既將外來藝術文化帶入海南,也將海南本土音樂元素推向世界。更重要的是,海口、三亞等城市的開放、包容能夠以藝術形式展示在世人面前。
“近年來,海南的發展呈現快速興旺繁榮的勢頭,藝術方面也是如此,國際性高水準的藝術交流活動演出活動頻繁引進,藝術氛圍日臻濃厚。”省文聯專職副主席、省音協主席王艷梅說。
“作為一名音樂工作者,我能夠明顯感受到這幾年來,海南高水平的以嚴肅音樂為主的音樂活動、賽事越來越多,這其實也與這幾年來海南整個社會經濟發展越來越受到國內外矚目緊密相關。正因如此,這里的音樂、美術等領域都受到了國內同行的關注和認可。”海南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曹量表示,這些活動不僅傳播了海南的本土文化,也讓海南的文化藝術領域與國內外的交流更加緊密。
2017年7月11日,第二屆中國民族器樂民間樂種組合展演在海口開幕。這是來自山東省菏澤的魯西南鼓吹樂研究會樂隊在表演。本報記者宋國強攝
2017年11月20日晚,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合唱節演出現場。本報記者宋國強攝
帶動本地音樂教育事業發展
2017年12月,首屆海南國際鋼琴藝術周在海口、三亞相繼開幕,相比較于傳統音樂節觀眾的單向接收,這場鋼琴周以大師課等形式吸引了本地大量琴童及父母的關注,也讓人們再一次清晰認識到海南音樂教育的火熱。
根據主辦方統計,鋼琴藝術周在海口舉行了30場公益大師班、6場高峰論壇、5場音樂會、7場名師講堂等一系列活動。全國近百位鋼琴演奏家、教育家出席了此次音樂周。據了解,公益大師班、音樂會等面向社會公眾展開報名的活動提前多天就已報名滿額,現場反響熱烈。
今年8歲的張子萌學琴已有3年,她的母親告訴記者,從得知海口將舉辦鋼琴藝術周開始她就關注了官方公眾號,總是搶在第一時間報名大師班、名師講堂等活動。“海口雖然學琴的孩子并不少,但是比起內地大城市來說,孩子們能夠接觸到名家的機會還是少,所以抓住這次機遇多聽聽,希望可以對她的學習有所幫助。”子萌媽媽說。
記者從相關機構組織了解到,目前,海南琴童參加的鋼琴考級項目包括中國音協考級、中央音樂學院考級、中國音樂學院考級、英國皇家音樂學院考級、美國聯邦音樂考級等。鑒于海南整體人口基數,海南每年參加鋼琴考級的琴童數量并不算多,但這不能說明海南青少年對鋼琴的學習熱度就低。事實上,鋼琴已經成為不少省內青少年在選擇學習樂器時的首選。家長們對于孩子興趣培養的投入也在逐漸增加。
“高水準的鋼琴藝術展演活動對于營造良好的鋼琴學習氛圍,提高學童技藝,提升大眾的審美能力,陶冶藝術情操,洗滌心靈都有著積極意義。很欣喜地看到在鋼琴藝術的推廣發展中,海南鋼琴藝術人才不斷成長,少兒、青少年、青年不同年齡組的選手逐漸在國家級比賽及展演活動中嶄露頭角。”王艷梅說。
在曹量看來,這些音樂活動也在緊密聯系著本島音樂藝術事業與島外的聯系,頻繁、高品質的交流對學習音樂的青少年以及有志于投入這一領域的人來說有著積極的作用。
激發音樂藝術活動產生更多效益
音樂節也好、鋼琴周也罷,這些為期多天的藝術活動從時長上來說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持續性,但如何結合本地實際發展,讓這種短期的持續性轉化為當地長期的文化事業發展動力,仍值得人深思。參考國內的烏鎮戲劇節,每年的戲劇節不僅在提升這座古鎮的文化內涵,強化它的戲劇“符號化”,也為其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
三亞國際音樂節除現場火爆外,數十萬人次通過直播平臺同步觀看。整個音樂節主場、分會場活動參與人數約20萬人。粗略計算帶動3億元總消費。
“一邊聽音樂,一邊欣賞熱帶風情美景,還能感受海島獨特文化魅力,這個音樂節太贊了!”自稱是“骨灰級”電音迷的李嘉琛這次專程從加拿大“打飛的”來三亞赴此音樂盛宴。
“三亞國際音樂節不僅僅是局限做電音,未來我們會以不同的主題來打造音樂節,吸引不同的粉絲群前來參加,更重要的是,讓音樂節真正地成為三亞文化旅游的新亮點、新品牌。”三亞國際音樂節主辦方負責人白穆迪說。
“政府一直在扶持引進高水準的高雅藝術音樂會,企業也在不斷引進高雅藝術商業演出,整個社會都呈現出喜人的發展態勢。希望像藝術周、音樂節這樣的活動長年舉辦下去,成為一個個全新的交流展演活動品牌,推動海南文化事業的發展。”王艷梅說。
各種音樂節、藝術周的頻繁舉辦固然對本地文化發展有益,但也要避免出于純粹商業目的的“為了辦節而辦節”,導致打著藝術名號、實則粗制濫造的商業活動扎堆。有業內人士表示,魚龍混雜的情況在初期階段不可避免,但對發展前景充滿信心,未來,海南民眾的整體欣賞水平會隨著本島文化市場的進一步成熟而日益提升,政府的引導、媒體的宣傳、專業人士等多方面的積極引導也十分重要。
“下一步,我們還將主辦、引導舉辦高水平的文化藝術活動,例如慶祝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文藝展演等,通過豐富的文化藝術活動去提升海南的文化氣質,彰顯海南文化自信,同時也去不斷滿足海南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求,為加快建設美好新海南提供文化動能。”省文體廳藝術處相關負責人表示。
?
?
相關鏈接:
市藝術團赴京參加全國舞臺藝術優秀劇目展演 《黎族家園》贏得掌聲雷動贊譽有加
“中國藝術新視界2018”在京開展
墨語丹青追古朔今 海南省圖書館將舉辦明代精品繪畫藝術展
葉小鋼委員:藝術工作者要“沉下去”參與貧困地區美育教育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