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反校園欺凌”教育進學校
龍華區司法局開展法治教育專題講座
校園欺凌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它給牽涉其中的學生、家庭以及所在社區帶來了深遠的負面影響。近年來,校園欺凌事件時有發生,備受社會關注。3月22日下午,龍華區司法局與義龍中學聯合開展“反校園欺凌”專題法治講座,主講人通過大量圖文案例和統計數據,對“校園欺凌”這一現象進行了深入淺出的分析、講解,教會學生面對校園欺凌時,該如何采用正確的手段維護自己的權利和尊嚴,不時引起現場學生的呼應和互動。這是龍華區司法局為學校提供貼心服務,按學校需要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活動的具體實踐。
校園欺凌就發生在身邊
幾名男女學生,圍毆一名女生,其中一名男生露出得意的壞笑……這是22日下午,龍華區司法局與義龍中學聯合開展“反校園欺凌”專題法治講座中展示的其中一個典型案例。 校園欺凌并不只是口頭談論的事情,去年海口某中學初一女生小吳,莫名其妙遭到3名陌生女生圍毆。后來警方調查發現,原來小吳與女同學吳某某產生言語誤會,吳某某叫來相鄰一所中學的3名女生對小吳進行欺凌。校園欺凌事件一直都有,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正在普遍發生。根據美國教育統計中心公布的數據,2016年有23.1%的中學生表示自己在過去一年中遭遇過不同形式的欺凌;在英國,根據“英國國家兒童發展研究”的數據資料顯示,大約有28%的兒童“偶爾被欺凌”,15%的兒童“經常被欺凌”;在國內,雖找不到相關統計數字,但實際情況不容樂觀。近年來隨著此類事件在網絡上曝光度的增加,校園欺凌對孩子的身體和心理健康所帶來的影響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從孩童過來,我們大多數人也都會有自己的孩子,面對校園欺凌我們都面臨著潛在的傷害,它離我們并不遙遠。
校園欺凌對孩子的長期影響
當天受邀進行“反校園欺凌”專題法治講座主講人、北京盈科(海口)律師事務所律師曾小壽表示,大部分學生都有過欺凌或被欺凌的經歷,遭受校園欺凌的學生,產生的心理陰影可能會從青春期一直持續到中年。那些小時候曾經被欺凌過的學生,人生中會遇到更多的問題。有研究表明,無論是偶爾或者經常被人欺負,這些學生在以后的生活中都會遇到更大的心理困擾。而童年時經常被欺負的孩子在45歲時會有更大的抑郁、焦慮和自殺風險,50歲時認知功能也會表現較差。可見,校園欺凌所造成的心理和認知影響,將持續影響一個人的生活。
面對校園欺凌該怎么做
校園欺凌是指同學間欺負弱小的行為,校園欺凌多發生在中小學,受害者會長期受到欺凌。欺凌過程,蘊藏著一個復雜的互動狀態,欺負同學會對同學構成心理問題,影響健康,甚至影響人格發展。《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方案》明確定義,中小學生欺凌是發生在校園(包括中小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內外、學生之間,一方(個體或群體)單次或多次蓄意或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絡等手段實施欺負、侮辱,造成另一方(個體或群體)身體傷害、財產損失或精神損害等的事件。 那么,學生遇到校園欺凌該怎么辦呢? 一是要勇于抗爭,勇敢說“不“。遇到勒索、敲詐和毆打時不害怕,要敢于抗爭,勇敢說“不”。因為這些欺凌的不良少年大多和受害者同齡,他們所實行的第一次欺凌往往都是一種試探。如果此時在心理上就被對方所壓倒,任其欺壓,那么這樣的第一次妥協其實就縱容、鼓勵了欺凌者,就會帶來更不良的后果。因而,有效防范校園暴力的第一要訣就是“不怕”。但是要注意避免激發對方暴力升級,導致眼前吃虧。 二是要及時報告,尋求幫助。勒索、敲詐經常是同暴力聯系的,提倡“不怕”并不意味著希望大家逞一時之勇,那樣可能容易造成不必要的傷害。因此,要及時向學校、家長報告。第一次遇到欺凌后的表現十分重要。無論對方是否得逞,如果一味害怕而忍氣吞聲,或者不想宣傳,會在無形中助長對方的氣焰,使得對方以為你軟弱可欺,往往會導致新的勒索、敲詐和毆打事件發生。 龍華區司法局特別提醒,家長應時刻關注孩子的變化,注意隔代教育,不家暴不沖動,避免孩子成為校園欺凌的施暴者或被欺者。學校方面需注重德育,因材施教,老師不對學生進行言語刺激,不護短,引導學生拒絕校園暴力,不做施暴者,不做被欺者。家庭、學校、社會一起形成保護屏障,阻止校園欺凌事件發生。學生應積極向上,不惹是生非,不崇尚武力,要敬畏法律;關心同學,不漠視校園欺凌,勇敢對校園欺凌說“不”!
按學校需要提供法治服務
據龍華區司法局副局長曹晶介紹,他們長年去到轄區各中小學開展法治教育宣傳活動,這學期剛開學不久,進行反校園欺凌教育正是很好的時機。由龍華區司法局下屬大同司法所牽頭組織了這次“反校園欺凌”專題法治講座,專門邀請了對此問題有較多了解和研究的專業律師曾小壽前來主講。當天的專題法治講座活動中,曾律師從學生心理特性、家庭因素、校園生活等方面闡釋怎樣反對校園欺凌,老師和同學們都覺得受益匪淺,大大提高了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今年,龍華區司法局還將按照學校需要,有針對性地開展各類法治宣傳教育活動,以提升學生的法治意識,做遵紀守法的好學生,共同做好普法宣傳教育工作。(李云川)
?
相關鏈接:
武漢所有學校將設校園欺凌處置工作小組
防范校園欺凌 學校要拿出實際舉措
人大代表關注校園欺凌 普法教育要形成長效機制
在學校被欺負怎么辦?海口“反校園欺凌”專題法治講座進校園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