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上海食藥監舉辦“投訴舉報日”專題活動,邀請餓了么、美團、百度3家外賣平臺,一起探索建立鼓勵外賣小哥內部舉報制度。外賣小哥也許能成為網絡餐飲無證照整治的生力軍。(3月29日澎湃新聞)
網絡餐飲服務正在前所未有地流行,但是,關于它的安全問題,一直備受詬病。這其中固然有平臺審核不嚴的問題,但更多的還是因為一些網絡餐飲服務提供者食品安全意識不強,法律意識不足,在逐利沖動下提供黑心服務。為了打擊這些不法現象,先后出臺兩部專門法規——《網絡食品安全違法行為查處辦法》《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
正如那句流行的話,徒法不足以自行。法規的生命力在于執行,而對于兩部著眼于“查處”和“監管”的辦法來說,最關鍵的,還是要有強大的發現機制。只有建立了強大的發現機制,才能讓黑心餐飲無法遁形,如此,才能讓法規“有所為”。
強大的發現機制從何處來?這其中首先離不開有關部門強化日常監管,從監管中發現問題,但是,再嚴密的監管,也有它力不從心的地方,比如時間上,比如人力上。此外,從餐飲服務的特點看,借助其他的力量,來彌補監督短板,成為必然的選擇。
事實上,建立食品安全的社會共治模式,已經成為頂層設計層面的共識。在2015年正式施行的《食品安全法》中,明確提出了“社會共治”的理念,要求“調動社會方方面面的積極性”。最先被倡導提出的,便是“吹哨人制度”,即鼓勵食品行業內部人士“自曝家丑”,由于他們占得信息上的優勢,在監督舉報上顯現出神勇的一面。同樣,鼓勵外賣小哥舉報商家的做法,在《食品安全法》中也能找到相應的法律支撐。
與吹哨人相比,外賣小哥的舉報,有著更明顯的優勢。一來,它更容易規避親緣或利益的束縛。吹哨人往往是當事餐飲店的“自己人”,有些還是經營者的親屬,要走出自我舉報這一步,往往要面臨諸多考驗,所以,它的舉報效率并不高。而外賣小哥則可以輕松規避這些方面的考驗,在舉報效率上能得到保證;二來,它更具規范性。內部人變成“吹哨人”,有太多的不確定因素,有時它可能只是基于一種報復;而外賣小哥舉報制,是由相關部門和電商平臺合力推出的,無論是哪一方,都有著強烈的積極性去做好這件事,尤其是通過建立制度規范,對外賣小哥的舉報情況進行重獎。有規范,才有秩序;有秩序,才會有成績。食品安全事關你我他,建立社會共治的局面,是實現食品安全,尤其是網絡食品消費安全的重要法寶,以制度鼓勵外賣小哥積極舉報,無疑是值得點贊的創新。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