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雄安新區設立后首個大型城建工程--市民服務中心從2017年12月7日正式開工,用時112天基本完工。
       
     您當前的位置 : 國內新聞>

    112天的“質”造和“智”造——解密雄安城建第一標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時間:2018-04-01 10:37

      新華社石家莊4月1日電 題:雄安新區:112天的“質”造和“智”造--解密雄安城建第一標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高博 曹國廠

      雄安新區設立后首個大型城建工程--市民服務中心從2017年12月7日正式開工,用時112天基本完工。這個被外界稱為“雄安城建第一標”的項目,如何既保持高速度施工,又能創造“雄安質量”?項目有什么亮點?人們能否從中窺見雄安未來的模樣?針對網友關注的這些話題,近日新華社記者進行了實地走訪解密。

      創新雄安模式:政府不花一分錢

      雄安市民服務中心項目地處容城白塔村及馬莊村交界處,距離白洋淀高鐵站10多分鐘車程。記者日前在雄安市民服務中心項目施工現場看到,8棟單體建筑拔地而起,頗具“中國風”的建筑外形莊重大氣。

      雄安市民服務中心總建筑面積10.02萬平方米、占地1100畝、總投資額約8億元,未來將承擔政務服務、規劃展示、會議舉辦、企業辦公等多項功能,是雄安新區面向全國乃至世界的窗口。

      “不同于以往靠政府負債來推動建設的投資模式,雄安市民服務中心項目由雄安集團和施工聯合體共同合資開發,政府部門采用租用方式使用。”中國雄安集團總經理助理楊忠介紹說,施工聯合體負責項目的投資-建設-運營全鏈條業務,打破了“投資人不管建設、建設者不去使用”的傳統模式,所以建設方必須從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去統籌考慮,全面提升項目品質。

      開工8小時完成第一方混凝土澆筑;5天完成建設現場臨建布置;1000小時所有鋼結構單體封頂;112天項目基本建成……比同體量工程施工速度快出2-3倍,這是雄安市民服務中心項目進度表。

      今年54歲的宋福生是項目二工區機電安裝質量總監,一名中國建筑老員工。他說:“當年我們承建了深圳國貿大廈,創造了‘三天一層樓’的深圳速度,今天我們再次見證歷史,有幸參與‘雄安城建第一標’建設,在工期緊、任務重的情況下,可以說再次續寫傳奇。”

      宋福生說,原來機械單一,靠“人海戰術”和塔吊,而如今在雄安的項目,技術進步飛速,采用裝配式鋼結構集成化建筑體系,蓋房子像搭積木一樣,可保證建筑在短時間內高質量完成。

      從“深圳速度”到“雄安質量”

      高速度建設背后是高技術的支撐。對雄安來說,有創新才有未來,有質量才有生命。“這一項目使用了30多項建筑新技術,在國內民用建筑史上尚屬首次。”雄安市民服務中心項目施工聯合體技術總監葉建說,綠色節能環保的建筑是雄安未來的根基。

      葉建介紹,雄安市民服務中心項目采用綠色裝配式建造方式,大力發展裝配式鋼結構、模塊化建筑,建筑垃圾比傳統減少80%以上,構件工廠化生產,大大減少了現場濕作業,減少了施工噪音,施工工期相比傳統模式縮短40%。

      項目引入了“海綿城市”理念,實現雨水收集,污水自主凈化。項目還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向地下打入120米深、直徑15厘米的1510口井,實現與深層土壤熱量交換,滿足供熱、制冷。項目一工區質量總監胥光說,“我們引入‘被動式房屋’理念,通過保溫墻體、氣密性好的窗戶、高效的建筑通風,不用空調、暖氣就能讓冬季室內氣溫保持在16℃以上,實現冬暖夏涼的目的。”

      質量過硬,安全也要萬無一失。雄安市民服務中心項目開工以來,在高速施工下未發生一起安全事故。

      “這得益于工地嚴格的安全管理措施。”楊忠表示,項目除了建立安全培訓基地、為一線安全員配備智能化安全帽之外,還在國內建筑業中首次引進了安全生產情緒識別系統。工人站在攝像頭前,系統會記錄其面部肌肉的微小振幅和頻率,計算分析其潛在情緒,對超過限值的工人,如不適宜進行高空和臨邊作業,就會進行工作安排調整。

      大數據管理打造未來城市樣板

      記者在雄安市民服務中心項目中控室內看到,通過大數據中心,可以隨時調取無人機航拍的施工現場畫面,掃描二維碼可以進行VR全景觀看,工程進度、施工現場人員數量、實時環境監測數據等均可清晰呈現。

      “綠色發展”需要“智慧創新”的支撐。雄安市民服務中心項目施工聯合體設計技術部負責人表示,項目基于BIM(建筑信息模型)平臺全過程貫穿設計、施工和運營,建立起三維建筑模型,通過虛擬建造減少實際施工過程中的變更,同時搭建面向公眾的智慧精準展示,將物理建筑和數字建筑關聯,通過電腦或手機,就可以看到每一天現場建設的情況。

      此外,每個構件里都“埋”有芯片或張貼二維碼,讓建筑有了“身份證”“說明書”,手機掃碼后可顯示生產廠家、制作日期、規格、重量、運輸、安裝等全部信息,實現了全工序全過程的大數據管理。

      楊忠表示,通過“數字孿生”的建筑鏡像,可以引領從BIM走向CIM(城市智慧模型)的智慧城市規劃管理工作。所以,雄安市民服務中心相當于一個小型城市的縮影,是新區功能定位與發展理念的率先呈現,目前運用的這些新技術,將在今后新區的整體建設中大面積推廣,也為我國民用建筑大規模使用新技術提供了范例。(參與采寫:白林、李繼偉)

    ?

    ?

    相關鏈接:

    成長印記 數看雄安一周年
    回顧:一年來習近平的“雄安金句”
    雄安新區首家雙創中心掛牌 首批11家企業入駐
    “功成不必在我”:從深圳到雄安

    ?

    相關鏈接:
    雄安新區首家雙創中心掛牌 首批11家企業入駐
    “功成不必在我”:從深圳到雄安
    回顧:一年來習近平的“雄安金句”
    成長印記 數看雄安一周年
    [來源:新華網] [作者:] [編輯:胡愷睿]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m.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