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芪逶春訃覞竦毓珗@內擺放的枯木是貝類、螺類重要棲息地。記者石中華 攝
2 特色河岸生態空間猶如生物科普館
“昆蟲旅館”“生物塔”“枯木”……走在五源河國家濕地公園里,這些散落在河岸各處的小小生境結構,形成一種別具特色的濕地景觀,讓人有種走入生物科普館的錯覺。
這種利用多層、多結構、多單元、多空隙原理,在不同層次、不同小單元立體種植多種植物,形成植物立體空間,為蜜蜂、胡蜂、甲蟲等昆蟲提供庇護生境及營巢生境的建筑,既給昆蟲打造了一個舒適的房間,提升城市生物多樣性,進一步改善五源河的濕地生態,又結合景觀美學造型獨特有趣,已經成為了公園的“網紅”。
?、畚逶春訕蛳滦藿ê玫耐杆访?。記者石中華 攝
在五源河橋南側2.8公里示范段,設計團隊對坡面地形采用“S”型處理,不僅可以緩沖地表徑流,凈化坡面徑流,促進下滲,同時還能做到干濕分區,營造多種生境?!拔逶春訚竦毓珗@建設中突出的亮點就是利用生態節水地形的塑造,形成了各種動物、昆蟲的生境,從而達到修復、保護、豐富生態系統的目的?!倍盆f。
在五源河國家濕地公園河岸生態空間,城市小微濕地的設計是??跐竦亟ㄔO中的一個創新舉措。重慶大學資源及環境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濕地保護協會常務理事袁興中說,除了河岸生態修復,在整個河流濱水空間里面,還設計和建設若干小微濕地,包括濱水空間的雨水花園、雨水儲留濕地、樹池洼地、生物溝、生物洼地等。散布在河岸邊上的這些不起眼的小水塘、小洼地,在袁興中教授眼中發揮著大作用?!靶∥竦毓δ芏鄻樱擞旰楣芾?、污水凈化、營造生境外,在不降雨或者干旱季節,這些小微濕地還能起到微氣候調節作用?!?/p>
經過幾個月的努力,五源河國家濕地公園河岸生態空間雛形正在形成,從岸上看下去,視線穿過高大的行道樹、大葉油草草坪、低矮的灌木、紅樹,再過渡到河水,形成了一個自然緩坡的生態緩沖空間?!斑@個緩沖帶增大了陸地和水體之間的生態界面,保障了這個生態緩沖空間的生態服務功能得到有效發揮?!霸d中說。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