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建省辦經濟特區以來,帶著對發展道路的思考和探索,海南奮勇向前的腳步從未停下。
       
     您當前的位置 : 海南新聞>

    搶抓機遇 用好“國際旅游島建設”這個總抓手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時間:2018-04-06 07:57

      原標題:搶抓機遇,用好“國際旅游島建設”這個總抓手

      ——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系列述評之四

      建省辦經濟特區以來,帶著對發展道路的思考和探索,海南奮勇向前的腳步從未停下。

      2009年12月31日,《國務院關于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正式印發,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

      從建省辦經濟特區之初的“工、農、貿、旅并舉”,到后來的“一省兩地”,再到現在的建設國際旅游島,這些發展思路立足國情、省情,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海南發展的腳步更加從容有力。

      2013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踏上瓊州大地,一路留下殷殷囑托,“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海南發展的總抓手就是加快建設國際旅游島,這是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也是海南的最大機遇和最強比較優勢。”他要求海南建設好國際旅游島,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以國際旅游島建設為總抓手,這些年來,海南大力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快發展高水平旅游業,在加快建設國際旅游島、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征程中不斷攻堅克難、勇攀高峰。培育壯大十二個重點產業、加快創建全域旅游示范省、提升國際化水平……一項項工作得到全力推進。

      “全國唯一的省域國際旅游島”,發揮好這一優勢,對于加快建設美好新海南具有重要意義。“逐步把海南建設成為一流的國際旅游島”,海南銘記于心、落實于行。

      搶抓機遇

      建設國際旅游島的戰略定位應運而生

      “國際旅游島”,海南發展的熱詞。

      去年4月初召開的省委常委(擴大)會議上,省委領導班子原原本本學習習總書記2013年在海南視察工作時的重要講話,并學習了《國務院關于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等文件。這是在中央決定對海南省委主要領導同志職務調整的第二天舉行的會議,充分體現了省委對國際旅游島建設的重視。

      省第七次黨代會上,省委書記劉賜貴在向大會所作的報告中明確提出,以加快建設國際旅游島為總抓手,發揮“三大優勢”,改革創新、開拓實干,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爭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范例,譜寫美麗中國海南篇章,加快建設經濟繁榮、社會文明、生態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此外,省委七屆二次全會、省委七屆三次全會等對相關內容進行了明確,足見對建設好國際旅游島的深深期待。

      海南建設國際旅游島,絕不是偶然。有優勢,有信心,有渴求,有決心。

      早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在海南視察時,就生發出讓國人到寶島海南避寒度假的概念。上世紀八十年代,尚待開發的海南就被正式列入國家避寒冬泳和旅游基地。

      一方面是獨特的生態和旅游資源,另一方面是經濟發展的巨大壓力,如何平衡經濟增長與生態建設的關系?在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的發展歷程中,這是一個長期而艱難的“選擇題”。

      歷經建省辦經濟特區以來經濟社會發展的跌宕起伏,走過建省辦經濟特區之初的“工、農、貿、旅并舉”、1996年提出的“一省兩地”發展戰略(新興工業省、熱帶高效農業基地和熱帶海島休閑度假旅游勝地)等,海南的發展思路不斷完善、豐富和發展。

      在歷屆省委、省政府不懈探索、不斷深化對海南發展思路的認識上,建設國際旅游島的戰略定位應運而生。

      2009年12月31日,一個振奮瓊島兒女精神的重大喜訊傳來——《國務院關于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正式發布。

      這是海南在1988年建省辦經濟特區之后,迎來的第二次重大的歷史性發展機遇。

      2013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海南強調,海南作為全國最大經濟特區,后發優勢多,發展潛力大,要以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為總抓手,闖出一條跨越式發展路子來,爭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范例,譜寫美麗中國海南篇章。

      “以國際旅游島建設為總抓手”——習總書記的這一重要指示,準確地指出了海南建設發展的關鍵所在。國家賦予海南國際旅游島的六大定位,囊括了海南建設發展的最重要內容。

      從這些年的發展來看,國際旅游島建設對海南發展帶來的影響深遠。2017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4462.54億元,5年間邁上兩個千億臺階,而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在1987年是57.28億元,在2009年是1646.6億元,在2012年是2855.26億元;服務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79.5%,三次產業結構由2012年的24.9∶28.2∶46.9調至22.0∶22.3∶55.7;年接待游客總人數從2009年的2250.3萬人次、2012年的3320.4萬人次躍升到6745萬人次,旅游總收入從2009年的211.7億元、2012年的379.1億元增長到812億元;生態環境質量持續保持全國一流,空氣優良率保持99%以上。這份收獲,得來并不容易。其間涌現出的改革創新、實干苦干,帶來的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真實道出了奮斗的意義。

      優化產業

      打造服務型開放型生態型經濟

      “形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體”,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回顧過去五年工作時的這句話,雖然短短十幾個字,但給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增足了底氣。龐大的消費市場,是機遇,也是挑戰,需要海南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

      “海南要加快形成以旅游業為龍頭、現代服務業為主導的服務業產業體系。”2013年,習總書記在海南留下殷殷期待。

      服務業發展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從服務業比重來看,發達國家平均超過70%。而在1988年,海南服務業比重為31.6%,2009年為45.3%;2012年為46.9%,雖然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但與建設國際旅游島的要求相比仍然偏低。

      面對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單一、服務業結構不合理的狀況,海南需要重新審視自身的產業轉型發展之路。

      2015年,時任省長劉賜貴主持召開省政府專題會議,決定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對適合發揮海南優勢、符合可持續發展定位的十二個產業進行研討,在守住生態底線的前提下加快培育新的增長點,進一步發展壯大符合海南發展定位的產業,使我省產業結構在“十三五”能夠真正優化。

      這是海南以戰略思維和戰略眼光,跳出全島,放眼全局謀一域,把握形勢謀大事、聚焦經濟新常態、科學把脈產業發展的積極探路。

      棋眼落子,盤活全局。

      房地產“一業獨大”,經濟基礎薄弱,抗風險能力偏弱,是海南經濟發展的老大難問題。為改變這一狀況,海南拿出壯士斷腕的決心。

      海南近年來充分發揮生態環境、經濟特區、國際旅游島“三大優勢”,著重培育壯大旅游業、熱帶特色高效農業、互聯網產業、醫療健康產業等十二個重點產業,構建有自身特色的現代化經濟體系。創建全域旅游示范省,打造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王牌,發展海洋經濟,推動互聯網、大數據和實體經濟融合,堅決破除“房地產依賴癥”、決不當“房地產加工廠”。依托自身特色和發展優勢,海南還正聚焦“陸海空”(南繁育種、深海科技、航天科技)重點領域,培育海南未來產業。

      2017年,海南十二個重點產業占經濟總量的七成以上,旅游業、互聯網產業、金融服務業、會展業等多個產業均實現兩位數增長。

      不一味地追求經濟總量規模上的擴張,海南牢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堅持“用最好的資源吸引最好的投資”。

      在集約、集群、環保、園區化、高技術發展產業方面,仍面臨不少艱巨任務。海南積極完善路、光、電、氣、水“五網”現代化基礎設施,建設六類產業園區。

      “服務型開放型生態型經濟”,是海南著力推動的“款型”。在構建符合海南實際的現代化經濟體系、推進產業發展中,海南堅定朝著一流國際旅游島的目標進發。

      鍛造品質

      進一步提升海南旅游國際化水平

      上個月,三亞國際音樂節引發外界對于海南頗高的關注度。首次舉行的三亞國際音樂節,主會場及分會場共吸引了20余萬人次參與,近百萬人次通過直播平臺同步觀看演出,新浪微博話題閱讀量逾2.1億。

      同樣在上個月,在全國兩會上,“2013年國務院批準海南設立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賦予了藥品進口注冊審批等9項特殊政策。以前大家要去境外打疫苗,現在到博鰲就可以。”省長沈曉明回答記者提問時的這一席話,引起了很多人對海南醫療旅游發展的關注。上月底,備受關注的博鰲超級醫院正式開業,吸引了12個頂尖學科團隊入駐。

      外界對這兩件事的高關注度,引發的原因各不相同,不過實質上都體現著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折射出大家對高品質的期待。

      海南建設國際旅游島,呼喚“高水平”發展。離“高水平”有多遠,需要的付出就有多少。

      建設國際旅游島,要十分注重提升國際化水平。這必然是一場深入海南角角落落的變革,需要大家共同為之不懈努力。

      在省委常委會會議等近兩年的多個會議或調研活動中,省委書記劉賜貴均對提升國際化水平提出具體要求。省長沈曉明在省政府專題會議上,對提升國際化水平相關工作進行安排。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5年來,海南國際航線由12條拓展到57條。2017年,我省共新開和恢復境外航線20條,入境游客首次突破100萬人次。

      增加國際游客量,海南有自己的“算盤”。既是成長的收獲,更是一種施壓,激勵海南不斷提升國際化水平。

      同樣令人高興的是,越來越多的國際酒店、國際學校、國際醫院、國際社區、國際會議、國際賽事、國際美食等國際元素融入海南,海南在“國際范”的道路上不斷實現突破。環海南島國際公路自行車賽、環海南島國際大帆船賽等國際知名度不斷攀升,亞特蘭蒂斯、太陽馬戲團等國際旅游業頂尖品牌先后落地,國際郵輪頻頻造訪,去年實現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零的突破,這些都有力推動國際旅游島國際化水平的提升。

      把中央支持海南發展旅游業的政策用足用好。海南離島免稅政策自2011年4月20日落地實施以來,早已成為海南一張熠熠生輝的“金名片”。截至2018年1月底,海南兩家離島免稅店累計銷售額超過300億元、購物4000余萬件、購物人數超過1000萬人次。

      推進政務信息整合共享,是推動海南智慧島建設、提升國際旅游島信息化水平的重要舉措。海南快速推進這一工作,力爭在2018年使海南政務信息整合共享走在全國前列。

      各方面人的素質是辦好服務業的核心。海南在全省深入開展社會文明大行動,下大力氣提高旅游業服務質量。

      一個一個攻關,一點一點突破。在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征程中,海南不懼困難,匠心涌動。

      改革開放是發展海南的關鍵一招,任何時候都要抓牢。從近幾年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的歷程中不難看出,不少改革創新之舉涌現。

      2016年,海南被確定為全國首個“全域旅游創建示范省”。以“點、線、面”入手,海南全面啟動全域旅游創建工作,在為全國探索經驗、作出示范的同時,形成了旅游產業發展的合力。海南大力推進“美麗海南百鎮千村”建設,目前全省已基本建成222個美麗鄉村,47個村莊被列入中國傳統村落保護名錄,61個共享農莊試點正在加快推進。環島旅游公路建設得到加快推進。

      海南在全國率先開展省域“多規合一”改革試點,把全省作為一個大城市、大景區來規劃建設,有效推動了國際旅游島建設。海南創新管理,于2015年10月在三亞成立全國首支旅游警察隊伍。2016年2月,海南成為全國服務貿易唯一試點省,旅游業等8大方面的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工作全面展開。

      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干,這正是海南作為特區與生俱來的精神品質。

      美好新海南,共享新機遇。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站在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新起點上,海南國際旅游島自信地向國內外游客發出邀請。

    這份收獲,得來并不容易。其間涌現出的改革創新、實干苦干,帶來的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真實道出了奮斗的意義。

    優化產業

    打造服務型開放型生態型經濟

    “形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體”,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回顧過去五年工作時的這句話,雖然短短十幾個字,但給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增足了底氣。龐大的消費市場,是機遇,也是挑戰,需要海南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

    “海南要加快形成以旅游業為龍頭、現代服務業為主導的服務業產業體系。”2013年,習總書記在海南留下殷殷期待。

    服務業發展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從服務業比重來看,發達國家平均超過70%。而在1988年,海南服務業比重為31.6%,2009年為45.3%;2012年為46.9%,雖然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但與建設國際旅游島的要求相比仍然偏低。

    面對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單一、服務業結構不合理的狀況,海南需要重新審視自身的產業轉型發展之路。

    2015年,時任省長劉賜貴主持召開省政府專題會議,決定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對適合發揮海南優勢、符合可持續發展定位的十二個產業進行研討,在守住生態底線的前提下加快培育新的增長點,進一步發展壯大符合海南發展定位的產業,使我省產業結構在“十三五”能夠真正優化。

    這是海南以戰略思維和戰略眼光,跳出全島,放眼全局謀一域,把握形勢謀大事、聚焦經濟新常態、科學把脈產業發展的積極探路。

    棋眼落子,盤活全局。

    房地產“一業獨大”,經濟基礎薄弱,抗風險能力偏弱,是海南經濟發展的老大難問題。為改變這一狀況,海南拿出壯士斷腕的決心。

    海南近年來充分發揮生態環境、經濟特區、國際旅游島“三大優勢”,著重培育壯大旅游業、熱帶特色高效農業、互聯網產業、醫療健康產業等十二個重點產業,構建有自身特色的現代化經濟體系。創建全域旅游示范省,打造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王牌,發展海洋經濟,推動互聯網、大數據和實體經濟融合,堅決破除“房地產依賴癥”、決不當“房地產加工廠”。依托自身特色和發展優勢,海南還正聚焦“陸海空”(南繁育種、深海科技、航天科技)重點領域,培育海南未來產業。

    2017年,海南十二個重點產業占經濟總量的七成以上,旅游業、互聯網產業、金融服務業、會展業等多個產業均實現兩位數增長。

    不一味地追求經濟總量規模上的擴張,海南牢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堅持“用最好的資源吸引最好的投資”。

    在集約、集群、環保、園區化、高技術發展產業方面,仍面臨不少艱巨任務。海南積極完善路、光、電、氣、水“五網”現代化基礎設施,建設六類產業園區。

    “服務型開放型生態型經濟”,是海南著力推動的“款型”。在構建符合海南實際的現代化經濟體系、推進產業發展中,海南堅定朝著一流國際旅游島的目標進發。

    鍛造品質

    進一步提升海南旅游國際化水平

    上個月,三亞國際音樂節引發外界對于海南頗高的關注度。首次舉行的三亞國際音樂節,主會場及分會場共吸引了20余萬人次參與,近百萬人次通過直播平臺同步觀看演出,新浪微博話題閱讀量逾2.1億。

    同樣在上個月,在全國兩會上,“2013年國務院批準海南設立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賦予了藥品進口注冊審批等9項特殊政策。以前大家要去境外打疫苗,現在到博鰲就可以。”省長沈曉明回答記者提問時的這一席話,引起了很多人對海南醫療旅游發展的關注。上月底,備受關注的博鰲超級醫院正式開業,吸引了12個頂尖學科團隊入駐。

    外界對這兩件事的高關注度,引發的原因各不相同,不過實質上都體現著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折射出大家對高品質的期待。

    海南建設國際旅游島,呼喚“高水平”發展。離“高水平”有多遠,需要的付出就有多少。

    建設國際旅游島,要十分注重提升國際化水平。這必然是一場深入海南角角落落的變革,需要大家共同為之不懈努力。

    在省委常委會會議等近兩年的多個會議或調研活動中,省委書記劉賜貴均對提升國際化水平提出具體要求。省長沈曉明在省政府專題會議上,對提升國際化水平相關工作進行安排。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5年來,海南國際航線由12條拓展到57條。2017年,我省共新開和恢復境外航線20條,入境游客首次突破100萬人次。

    增加國際游客量,海南有自己的“算盤”。既是成長的收獲,更是一種施壓,激勵海南不斷提升國際化水平。

    同樣令人高興的是,越來越多的國際酒店、國際學校、國際醫院、國際社區、國際會議、國際賽事、國際美食等國際元素融入海南,海南在“國際范”的道路上不斷實現突破。環海南島國際公路自行車賽、環海南島國際大帆船賽等國際知名度不斷攀升,亞特蘭蒂斯、太陽馬戲團等國際旅游業頂尖品牌先后落地,國際郵輪頻頻造訪,去年實現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零的突破,這些都有力推動國際旅游島國際化水平的提升。

    把中央支持海南發展旅游業的政策用足用好。海南離島免稅政策自2011年4月20日落地實施以來,早已成為海南一張熠熠生輝的“金名片”。截至2018年1月底,海南兩家離島免稅店累計銷售額超過300億元、購物4000余萬件、購物人數超過1000萬人次。

    推進政務信息整合共享,是推動海南智慧島建設、提升國際旅游島信息化水平的重要舉措。海南快速推進這一工作,力爭在2018年使海南政務信息整合共享走在全國前列。

    各方面人的素質是辦好服務業的核心。海南在全省深入開展社會文明大行動,下大力氣提高旅游業服務質量。

    一個一個攻關,一點一點突破。在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征程中,海南不懼困難,匠心涌動。

    改革開放是發展海南的關鍵一招,任何時候都要抓牢。從近幾年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的歷程中不難看出,不少改革創新之舉涌現。

    2016年,海南被確定為全國首個“全域旅游創建示范省”。以“點、線、面”入手,海南全面啟動全域旅游創建工作,在為全國探索經驗、作出示范的同時,形成了旅游產業發展的合力。海南大力推進“美麗海南百鎮千村”建設,目前全省已基本建成222個美麗鄉村,47個村莊被列入中國傳統村落保護名錄,61個共享農莊試點正在加快推進。環島旅游公路建設得到加快推進。

    海南在全國率先開展省域“多規合一”改革試點,把全省作為一個大城市、大景區來規劃建設,有效推動了國際旅游島建設。海南創新管理,于2015年10月在三亞成立全國首支旅游警察隊伍。2016年2月,海南成為全國服務貿易唯一試點省,旅游業等8大方面的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工作全面展開。

    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干,這正是海南作為特區與生俱來的精神品質。

    美好新海南,共享新機遇。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站在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新起點上,海南國際旅游島自信地向國內外游客發出邀請。

    ?

    相關鏈接:

    清明祭英烈 海南青年大學生鮮花致敬先烈
    6日中午海南降溫降雨 氣溫最高或驟降13℃
    打造新時代中國旅游的示范區——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巡禮
    潮起海之南| 增綠護藍 大美生態的海南之路
    海南鐵路預計清明假期發送旅客44.6萬人次

    ?

    相關鏈接:
    海南鐵路預計清明假期發送旅客44.6萬人次
    潮起海之南| 增綠護藍 大美生態的海南之路
    打造新時代中國旅游的示范區——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巡禮
    6日中午海南降溫降雨 氣溫最高或驟降13℃
    清明祭英烈 海南青年大學生鮮花致敬先烈
    [來源:海南日報] [作者:羅霞] [編輯:吳金程]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m.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