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生命在大自然中延續
海口生態安葬觀念漸入人心
4月5日,在解放海南島戰役烈士陵園,學校師生集體緬懷烈士。記者 吳祝好 攝
“生態安葬,是指通過樹葬、花葬、草坪葬、海葬等不占地或少占地的骨灰處理方式,實現土地資源合理使用和對生態環境的保護。”4月5日,前來顏春嶺墓園祭掃的群眾會看到園區墻上印著花葬、樹葬等多種形式在內的生態葬法圖文宣傳。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環保節約土地的海葬、草坪葬、樹葬等生態葬法的觀念漸入人心,逐漸被更多市民接受。
今年舉行首次生態安葬活動
3月31日上午,由海口市殯葬管理所主辦、海口市富山墓園承辦的海口市首次生態安葬儀式在富山墓園內舉行,這是海口市首次舉行生態葬集中安放活動。當天共有8戶家庭參與了生態葬集中安放。不少逝者家屬表示,采取生態葬方式是逝者生前的意愿。
“這是海口首次舉行生態安葬活動,在‘生態安葬’方面,我們有了很大的突破。”海口市殯葬管理所所長關大偉說,倡導綠色生態、惠民的節地葬,引導文明祭掃新風,意在弘揚“綠水青山總是情,保護生態我先行”的綠色殯葬理念,提升海口市民對國家殯葬政策的認識,積極參與到綠色殯葬中來。“綠色殯葬生態安葬方式也得到越來越多的市民群眾理解、支持和參與。”關大偉說,目前有將近50個意向家庭,今后海口市殯葬管理所還將繼續舉行類似公益活動。“我們也希望有更多的市民群眾能夠轉變觀念,逐漸接受生態葬。”關大偉表示。
4月5日,在海口市殯儀館,“綠色清明”志愿者給前來祭祀的市民發放鮮花。記者 彭桐 攝
市民逐漸接受生態葬法
隨著思想觀念的轉變,生態綠色殯葬方式也正被越來越多的市民所接受。4月5日,記者走訪海口各大墓園,采訪前來祭掃的市民群眾。有不少市民認可生態葬法,認為這是一種環保又節地的葬法,值得推廣。“花葬、樹葬節地也環保,又節省喪葬費用。”市民楊女士認為,生態葬可以實現土地資源合理使用和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對于生態葬,她還是可以接受。
“我今天看到墻上的宣傳了,生態葬既綠色環保又可以節約空間,這種方式挺好的,所以今后我會選擇這種方式回歸自然。”今年60歲李阿伯覺得讓骨灰歸于自然,與綠樹花草為伴就很好,這樣也不會給子女增添負擔。
“我會選擇花葬這種方式與大自然融為一體,讓生命得以在大自然中延續。”市民小趙告訴記者,生態葬既是一種環保方式,又是一種返璞歸真的方式,確實值得推廣,希望以后有更多的人接受生態葬,促使生態葬的發展。
4月5日,在顏春嶺公墓,市民帶上鮮花祭掃故人。記者 黃一冰 攝
加大力度推廣生態葬
“生態葬很經濟,它最大優點是節約土地和生態環保。花葬、樹葬、草坪葬、海葬等生態葬方式,具有環保、低碳、節地等優點。”海口市富山墓園的工作人員介紹,逝者的骨灰裝入可降解的骨灰壇,一段時間后,骨灰會完全融入土地,回歸自然的懷抱。
為了推行這種綠色文明殯葬方式,海口推出了優惠補貼政策。根據《海口市深化殯葬改革推動綠色殯葬實施辦法》,凡是擁有海口市戶籍、在海口市殯儀服務機構實行遺體火化的,可享受基本殯葬服務補貼,最高限額標準為1640元/具。
同時,海口市殯葬管理所還開展《生命課堂》主題講座,介紹“殯葬改革”意義和“綠色殯葬”利好,讓市民感受“殯葬改革”的深遠意義,建立起對生命和死亡的科學、理性認識,逐步轉變落后的喪葬觀點。此外,為進一步加強宣傳力度,市民政局以清明節為契機,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和傳播手段,進一步宣傳生態葬法等殯葬法規政策,普及科學知識,使廣大市民群眾了解其重要意義,讓更多群眾參與到綠色殯葬生態安葬活動中,倡導生態環保殯葬新風尚。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民政部門將會繼續加大宣傳力度,采取有效措施,推廣綠色生態葬法。
4月5日,在顏春嶺公墓,前來祭祀親人的市民正給墓碑描紅。記者 黃一冰 攝
?
?
相關鏈接:
生態安葬譜新風 8戶家庭參與海口生態葬集中安放活動?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