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舌尖上的清明——
烤豬糒公 美食祭祖先
中國傳統節日,離不開美食,清明節亦是,祭祖又寄思。又逢一年清明,在海南,本地人在飲食上會有諸多講究和傳統。
烤乳豬,早在1400多年前南北朝時期,農學家賈思勰就已經把烤乳豬作為當時一項重要的烹飪技術成果,記載在其《齊民要術》中:“色同琥珀,又類真金,入口則消,壯若凌雪,含漿膏潤,特異凡常也。”美味的烤乳豬如今也寄托海南人對先人的思念之情。“清明期間,烤乳豬都需要提前預定,而且不像別的餐飲是預交訂金,一般都是先付全款,清明節前后來取。”在海口餐飲業工作多年的王經理告訴記者:“每年清明,祭祖時間比較早,顧客一般都在早上七、八點鐘來取烤乳豬,那也就意味著烤乳豬的師傅這幾天都得提前準備,半夜就得開始起來工作。”
“米飯剛出鍋,媽媽就會拿勺子舀出放在手上,用雙手裹成飯團。”海口市民丁先生介紹說,許多當地家庭都會做看似簡單但寓意深遠的飯團,“飯團越圓,就意味著家里越團圓。”糒公(飯團),定安稱做“飯尖”,文昌稱為“飯珍”,瓊海、萬寧稱為“飯貢”,飯團象征著“圓滿富足,合家團圓”。
五花肉蘸鹽巴是地道的海南吃法,香濃味美肉鮮咸,海南人掃墓祭祖時還會帶上五花肉。因為過去貧苦,一塊五花肉是“最高規格”,于是到清明,很多人會用五花肉供奉給祖先,祈求家族世世代代富足美滿。
在海南,不論何時,都不得不提白斬雞,而且必須是完整的一只。同時,民間習俗認為,雞蛋是生育與生命的象征,此時吃個雞蛋一整年都有好身體;而在清明節之前大家還會去采購米酒,或者用番薯酒代替。有飯有酒有五花肉,才會讓整個清明節完整。另外,香笠、薏粑、香粽、椰子粑……這些小吃在海南流傳歷史久遠,亦是清明節掃墓祭祖不可少的特色美食。
記者周雪君
(海口網4月7日訊)
?
相關鏈接:
保安全保暢通 他們讓海口的清明更清潔明凈?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