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久久為功,樹立海南文明形象
——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系列述評之六
2018年春節剛過,海口的三大港口就因一場罕見的大霧出現了連續間斷性停航。上萬輛車在港口滯留,數萬名旅客無法渡海歸家。消息一經傳出,數十家愛心企業和千余名來自社會各界的志愿者走向港口,盡心竭力為滯留旅客提供幫助。
有旅客稱:這是我見過的最溫暖的堵車。
這一事件擦亮了海口“全國文明城市”的金字招牌,再一次向世人展現了海南精神文明建設的喜人成果。
改革開放之初,我國就創造性地提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戰略任務,確定了“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戰略方針。海南高度重視精神文明建設,在建省辦經濟特區的30年間,先后打造了“文明生態村”“文明大行動”“未成年人道德講壇”等精神文明建設品牌。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精神文明建設放在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位置,不斷將精神文明建設推向更高水平。
按照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視察海南時作出的“加快建設經濟繁榮、社會文明、生態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的重要指示精神,近幾年,海南進一步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緊緊扣住“社會文明”這一關鍵詞,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任務,廣泛開展各類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形成了精神文明建設齊抓共管的良好氛圍,實現了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比翼雙飛”。
從繁華都市到黎村苗寨,從天涯海角到五指山腳,文明的力量春風化雨,在大海之南潤物無聲。
價值引領,凝聚發展的磅礴正能量
2017年9月2日,一個“守海人”步履匆匆地走了——省生態環境保護廳副廳長岳平在出差調研途中突發心臟病,不幸因公犧牲,終年52歲。在海南工作的29年間,他始終奮戰在生態環保工作的第一線,為維護海南的綠水青山、碧海藍天作出了卓越貢獻。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這一點,歷經無數磨難與輝煌的中國共產黨人有著極為深刻的認識。岳平所體現出來的“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干”的海南特區精神,就是推動海南改革發展的最持久、最深層的力量——
時針撥回30年前,常年往返于瓊州海峽兩岸的玉蘭號,載滿一批又一批“闖海人”尋夢海南。這意味著,涵蓋了我國改革開放最前沿的開拓意識、創新意識、市場意識以及強大包容性的闖海精神,從此注入海南血脈,與“二十三年紅旗不倒”的瓊崖革命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農墾精神融合交匯,成為海南特區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片灑滿陽光的土地,從來就不缺少溫熱的靈魂。在30年間,博鰲精神、李向群精神接續引領時代思潮,令海南特區精神日漸豐盈、厚重,促使海南特區人不斷創造出一個又一個令全國矚目的發展奇跡。
偉大的精神引領偉大的時代。自黨的十八大首次系統概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中華民族凝神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推進以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24個字”在海南各地就如同空氣一樣無處不在、無時不在——
僅海口市就打造了1個主題宣傳基地、4個主題社區、5個主題公園、6個主題廣場。其他市縣也紛紛行動起來,在人口密度較大的地方設置了海報、展板、宣傳牌、綠化造型等,從細致入微處營造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濃厚氛圍。
不學禮,無以立。“未成年人道德講壇”等聞名全國的海南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品牌活動,也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教育融入其中,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階段,筑牢了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思想大廈。
30年間,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先進典型不斷涌現:柯華文、李向群、牛開成、吳春忠、朱國茂等,發揮了黨員干部的示范帶頭作用,以黨風促政風帶民風。越來越多凡人善舉、草根英雄通過“道德模范”“身邊好人”“感動海南”等活動涌現出來,引領社會良好風尚,樹立道德標桿,推動了公民道德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不斷提高。
歷任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多次為道德模范站臺,為凡人善舉點贊。省委書記劉賜貴在省第七次黨代會上高度評價我省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稱其“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弘揚,凡人善舉、美德義行蔚然成風”。
文明創建,做實發展的“面子”和“里子”
曾經,沒有一座城市獲評“全國文明城市”,是海南人難以釋懷的遺憾。
“精神文明建設不抓好,美好新海南就很難建成。”劉賜貴明確要求,緊緊圍繞文明城市、文明村鎮等創建,堅持五個注重,努力打造美麗整潔、設施完備、生態宜人、管理有序、文化獨特的城鄉環境。省長沈曉明也提出,要切實把精神文明建設擺上重要議事日程,貫穿于建設美好新海南的全過程。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是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綜合素質的根本路徑。發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干”的海南特區精神,海口、三亞、瓊海將“實現‘全國文明城市’零的突破”這一重擔扛在了肩上。
2015年,海口“雙創”拉開序幕,三亞、瓊海也鳴槍起跑,掀起了一場力度空前、投入巨大的“創文”全民大行動。三地以“將改革進行到底”的勇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舉全市之力高位推進、高效運轉、奮力拼搏,呈現出城市面貌日新月異、城市品位不斷提升的發展趨勢。
吹盡黃沙始到金,在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評選中,海口、瓊海榜上有名!
榜樣引領,上行下效,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熱潮一波接著一波。一鼓作氣,趁熱打鐵,以“創建海南文明島”為目標的社會文明大行動如火如荼地拉開序幕。
這次歷時5年、在全省范圍開展的社會文明大行動,是海南在精神文明建設工作領域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學與做、知與行的有機統一,是推進新時代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有效載體,事關全局、事關長遠。
各市縣均以更加科學的規劃、更加合規的建設、更加優化的管理、更加貼心的服務,“像繡花一樣精細”地推進更高水準的城市建設,不斷提升城市的“顏值”和“氣質”。
精神文明建設,既能見人見精神,也能見物見環境。社會文明大行動的深入開展,給各地帶來了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大街小巷的干凈整潔、良好生態的逐步回歸,更帶來了本地市民的便利生活和外來游客的由衷點贊……
這股熱潮還從城市蔓延到鄉村——截至2017年底,我省累計創建文明生態村17934個,占全省自然村總數的85.1%。縱觀全省,“一村一品”“一鄉一特”的文明生態村集群正逐漸形成,一批圍繞綠色種植業和生態養殖業大做文章的“香蕉村”“綠橙村”“玫瑰村”嶄露頭角,與美麗海南百鎮千村建設工程相互交融、互相促進。這些如璀璨繁星散落夜空般遍布全島的文明生態村,構成了尋訪海南美麗鄉村的最美路徑圖。
通過深入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城鄉的“面子”刷新了,惠民的“里子”也豐富了。事實表明,每一個人都是精神文明建設的參與者、推動者,更是受益者。各地群眾紛紛從“要我干”變成“我要干”,主動參與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用自己的雙手創造美好新生活。
以文化人,夯實發展的“文化自信”
如黨的十九大報告所示,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須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建省辦經濟特區以來,海南人民的文化“餐桌”佳肴不斷,既有豐盛“大餐”也有爽口“小菜”——
一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文藝作品享譽島內外:電影《老阿姨》、廣播劇《永遠的更路簿》實現重大突破,榮獲中宣部第十四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電影《守邊人》被中宣部列為“慶祝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重點獻禮影片”;《遇見海南人》等一批優質外宣品讓海南陽光形象深入人心。
一批接地氣的文化活動融入“五大創建”活動常態化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送法律下鄉、文化進萬家、送歡樂下基層、文藝志愿服務等公益性文化活動,作為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重點內容,有效推進了“文化小康”建設。
一批解民憂的文化工程逐個落地:建設農家書屋2695個,實現全省行政村全覆蓋;建設廣播電視技術維護服務站235個,實現全省323個貧困村無線廣播電視信號全覆蓋;啟動“南海漁船通”工程,在全省2617艘漁船上安裝了相關設備。60套電視節目、45套廣播節目,豐富了漁民的業余生活,從前為了打發時間而帶上船的麻將、撲克牌無人問津。
文化滋養是精神文明建設內在需要。文明,關乎形象,更關乎群眾幸福感。這些百姓喜聞樂見的文藝精品、文化活動、文化工程,讓文化建設扎根基層,文明之風浸潤瓊島,助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一步入腦入心。
文化的不斷發展繁榮,推動文化軟實力轉化為經濟硬實力。這幾年,海南各地越來越注重文化傳承,通過挖掘提煉當地特色文化,精心保護歷史街區和古村落等方式,提升內在氣質,守住文化根脈,讓人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一批文旅結合項目脫穎而出,讓中外游客流連忘返——體驗紅色文化,去定安嶺口;體驗黎苗文化,去瓊中什寒;體驗華僑文化,去萬寧興隆;體驗咖啡文化,去澄邁福山;體驗火山文化,去海口石山;體驗航天文化,去文昌龍樓……
旅游目的地或旅游企業間的競爭不僅是資源的競爭,更是文化的競爭。只有賦予旅游產品更多文化價值,發展才更具可持續性。
數據是最有力的說明:三亞千古情演藝劇場年接待觀眾644萬人次,南山文化旅游區年接待游客逾300萬人次,海口觀瀾湖華誼馮小剛電影公社年接待游客230萬人次……目前,全省年接待游客達百萬人次以上的文旅景區達11個。“用文化的理念發展旅游,用旅游的方式傳播文化”的趨勢日益凸顯。
根據省文明辦相關調研報告,多年來,省委、省政府堅持不懈地在全省深入開展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較好地促進了全省經濟穩定增長、社會和諧穩定、生態環境優美、文化繁榮發展。
但是,文明意識的提升和文明環境的改善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劉賜貴在省管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專題培訓班上指出海南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六個方面問題時,他強調要提升社會文明和人的整體素質。這說明,城鄉文明程度、公民文明素養,仍是美好新海南建設過程中的一塊短板,必須下大力氣及時補齊。
新時代,新使命,新征程。站在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的新的歷史起點上,全省上下正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海南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繼續發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干”的海南特區精神,鍥而不舍,一以貫之,久久為功抓好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為美好新海南建設提供堅強的思想保證、強大的精神力量、豐潤的道德滋養!
記者 陳蔚林
(海南日報海口4月7日訊)
?
相關鏈接:
亞太金融小鎮成為海南金融開放主陣地?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