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博鰲4月9日電(特派記者劉杰)技術的進步正重構著我們的生活。未來,企業的生產是怎樣的?企業又該如何謀求生存?9日,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未來的生產”分論壇上,惠普公司亞太區總裁理查德·貝利、默克高性能材料全球管理委員會常務委員安高博、瓦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施拓知、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和小i機器人創始人袁輝等企業家圍繞“未來的生產”分別發聲,進行深入探討。
未來生產進入數字化 傳統工人或面臨大面積轉崗
理查德·貝利表示,未來的生產一定是數字化的,未來的消費將驅動供應鏈,促使企業更好地提高生產率。
“時代在變化,企業生命力在于創新。格力是傳統的制造業,完全靠大量人工解決我們生產力問題,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其實我們感受到這個認知也要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董明珠說,對于傳統制造業來說最大的難點是選擇人才的路徑發生變化,過去是工人老老實實把螺絲打實就行,而今天是讓他們發揮創造力,這就是新時代的要求。
安高博認為,世界現在迎來了第四次工業革命,我們必須要適應這些新變化,要把勞動力的技能從簡單的體力勞動,提升到學習一些更高級的技能,這些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施拓知說:“在德國,我們反復地強調工業4.0,我們需要成熟的技術工人,他們懂得管理和控制。政府應當建立一個完善的教育系統,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獲得相應的技能,才能更好地管理,去滿足未來工種的需求。”
“未來生產應該會經歷3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自動化,從手工生產進入自動化生產;其次進入數字化生產階段,因為我們在生產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數據,而且所有的流程要電子化;第三個階段會進入智能化階段。”袁輝表示,人工智能等新興科技將給企業和工人帶來極大改變,傳統工人也許會面臨大面積的轉崗。
未來企業趨向本土化 統籌全球資源才能生存
未來,企業如何才能繼續生存下去?董明珠認為,企業要圍繞著用戶滿意度做文章,以消費為導向的研發才有生命力。要永遠記住,創新和挑戰對于一個企業是必不可少的兩個詞。
安高博表示,未來,企業的創新還需要更加本地化,只有這樣才能夠讓企業的產品符合本地需求。
“瓦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國是中國的化學公司,在德國就是德國的化學公司。”施拓知說,企業要想在各地都取得成功,就要維持本地化,因為有很多的資源都是來自于本地,只要我們還雇傭當地的員工,我們就一定要滿足當地員工的需求,這樣的規則在世界各地都適用。
袁輝表示,做好一個企業,不要懼怕新興科技,應該擁抱新興科技,統籌全球資源才能繼續生存,“我們的實際需求就是找全世界最適合我們的技術,幫我們改造升級,提升我們的價值,才能夠真正地把新興科技落在實處,從而產生實效。”
?
相關鏈接:
海口美蘭機場志愿者貼心服務 參與博鰲亞洲論壇保障工作?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