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海南博鰲4月10日電(黃博陽)8日以來,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已進行了數十場多種形式的討論。其中包括科技前沿發展、島嶼經濟、產業討論等一系列全球關注的熱點話題。但最受關注且連日來討論最為密集的,依舊是“年輕”的亞洲經濟。
各國的政要、學者和企業家都對亞洲經濟發展前景非常樂觀。但同時也對貿易摩擦、單邊主義、逆全球化等因素所帶來的風險表示出高度關注,提出各自的見解。
中美貿易摩擦,其所帶來的影響絕不僅限于兩國之間。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指出,當今亞洲經濟就像一個有著上下游關系的產業鏈,中美貿易摩擦足夠引起亞洲經濟產生波動。“韓國的顯像面板,馬來西亞按鈕,日本進口的各種零部件,還有東南亞各國的一些資源性產品……這些都在中國組裝之后,合起來才是個iPhone。”
當今的國際經貿體系,各經濟體之間往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世界充滿不確定性的當下,各國之間雖難免有些磕磕碰碰,但更重要的是尋求共識。
來自印度的印度工商聯合會秘書長Sanjaya Baru也表示,當前,中國的角色不光光是進出口大國,還為很多發展中國家提供了投資渠道。“現在中國進行的經濟轉型,不光對中國好,對發展中國家也有好處。”
增強開放與合作,同時更需認清自身所處位置。今天備受關注的貿易摩擦,其實早在數十年前也在亞洲鄰國身上上演。
日本銀行前行長白川方明回憶,日本在20世紀80年代末時,美日兩國在外貿領域存在一些矛盾。“當時美方抱怨,說日本的貿易順差太高了,于是他們就逼迫日本,調整匯率進行日元貶值,有人說正是《廣場協議》導致90年代初期日本經濟的泡沫。”
白川方明坦言,當年美國確實給了日本很大的壓力,但這只是一個層面,另一個重要原因則是日本當年不能接受經濟增速下降的現實,從而祭出了錯誤的貨幣政策。“所以我們不能太過關注政治問題,比如這場所謂的‘貿易戰’。相反,我們應該關注本國基本面,要理智的思考。”
中國人民銀行前行長戴相龍認為,至少20年,甚至于到本世紀中葉,亞洲還是世界經濟增長最快的地區。中國發展強勁,印度的速度會更快,中、日、韓合作會加強,“一帶一路”倡議會給我們亞洲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金磚銀行副行長兼首席財務官Leslie MAASDORP也認為,發展中國家需要改善增長的質量,創造增長的可持續性。“全球化有很多的好處,但是也有一些劣勢和問題,要保證整個經濟是更富競爭性,如此才能夠建設一個更加繁榮的、發達的經濟體。”
今年博鰲年會的主題是“開放創新的亞洲 繁榮發展的世界”。亞洲需要更密切的區域合作,進一步挖掘新興經濟體持續增長的內生動力,共同努力應對宏觀經濟和貿易方面的外部壓力——同享紅利,共解難題。
?
?
相關鏈接:
傳媒、改革、冬奧、消費……你關心的體育熱點2018博鰲體育論壇都將涉獵?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