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網友舉報中國人民大學某教師對學生性騷擾。4月13日,中國人民大學通過官網發布聲明回應稱,學校黨委決定成立專門工作小組,對此事件展開核實,將在查清事實的基礎上,依法依規嚴肅處理,堅決維護學生合法權益。隨后,該校發布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師德建設長效機制實施辦法,構建了“性騷擾”等違反師德行為的懲處機制,將事件導向了建設性方向。
反對性騷擾,這在高校和當前整個社會,至少在觀念層面已形成共識。但落實到性騷擾維權的行動上,其中的艱難仍無法被低估。舉報者依然普遍面臨著包括道德風險在內的代價與成本。有舉報者在公開信中指出,傷害如此容易,而對傷害的陳述、證明、揭露、討論、反抗卻阻礙重重。也正是由于現實阻力的存在,近來發生的多起高校性騷擾舉報事件,都屬于“陳年往事”,且當事人很多身在海外,而事件最終獲得官方回應,也離不開校友群體、輿論的外部聲援和加持。當然,給予性騷擾者舉報、維權的勇氣,校方公開透明的態度至關重要。
接連出現的性騷擾舉報,特別是不少還是指向知名教授時,除了當事人,校方也會感受到壓力,這是可以理解的。但學校解除這種壓力或負面輿情,唯一的辦法就是像北大、南大和人大這樣直面問題,公開調查。要知道,校友發聲,無論是受害者不再沉默,還是其他校友聲援,都是一種共同體意識的體現。對此,校方理當珍惜并呵護。無視訴求和呼聲不僅是對當事人權益的漠視,也是對校友共同體意識的挫傷。
高校不僅要對越來越多的受害者走出沉默后的發聲有足夠的心理準備,更應從行動上呵護這種訴求,及時回應、表態、調查,來正面應對。這里主要分為兩方面,一是對已經發生或正在發生的性騷擾,應該及時排查、公開調查,給予受害者“遲到”的權益保護和施害者應有的懲戒;二是要以此為契機,建立剛性的性騷擾防御機制,在發現、舉報、隱私保護、處理等環節,都能夠形成常態化、可預期的防治機制,以制度和行動詮釋零容忍。
教育部在“北航陳某事件”發生后,早就亮明態度:對觸犯師德紅線、侵害學生的行為堅持零容忍態度,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絕不姑息。同時,教育部將會同有關部門認真研究建立健全高校預防性騷擾的長效機制。在此,對于性騷擾防治,各高校理當展現出更多主動性和擔當意識,既不辜負社會期待,也執行好相關制度要求。
當然,校園性騷擾防治,教育部門和高校,理當應承擔主要責任。但并不等于說校園性騷擾只是高校“家事”。一方面,高校性騷擾防治面臨的不足與挑戰,與當前社會整體的性騷擾防治不足的體現,和社會大背景密不可分;另一方面,教師性騷擾學生,首先觸犯的是師德,但不能限于高校和教育部門的紀律與道德處分,觸犯法律的,司法部門就該及時介入。這要求高校完善性騷擾防治,做好與司法對接,實現法治化。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