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始終是海南這個美麗海島永恒的底色。2月5日,海南省出臺關于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見,而今,全省已基本建成222個美麗鄉村。
海南認真推行不砍樹、不占田、不拆房、就地城鎮化的“三不一就”經驗,讓各個村莊留住了自己的“基因”,呈現出自己的獨特風貌,各領風騷。
與博鰲亞洲論壇永久會址隔河相望的南強村是個“網紅村”,通過“藝術+”,整個村莊變成文藝青年的圣地。南強客廳、鳳凰客棧、鳳凰公社、陶醉音樂酒吧、花梨人家、兄弟商行、鳳鳴書吧等令人流連忘返,為2017年全村人均純收入達19100元的村莊注入強烈的藝術氣息。
“小康感謝習主席幸福不忘共產黨航天圓夢”!張貼在海南省文昌市龍樓鎮好圣村一村民家門口的這副對聯,道出了村民的心聲。2016年11月3日,我國首枚大型運載火箭在離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漁村幾公里外的發射場成功升空,也讓這個僅有11戶68口人的村莊吃上了航天飯,村里無處不有航天元素。2017年,這個“航天科技小康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9798元。
2015年3月28日,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15年年會的部分外方領導人夫人受邀參觀瓊海市嘉積鎮北仍村,讓村子聲名鵲起。而今,曾外出打工的村民紛紛返鄉分享“美麗經濟”的果實。王秋香聯合三戶農戶組成農民專業合作社共同經營草寮咖啡,王理強和其他村民以股份合作的方式建起了“鄉愁味道”農家樂,讓村民可以在家門口創業就業,村莊實現了就地城鎮化。
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什進村,過去是“三塊石頭一個灶,一根竹竿晾家當”,現在通過村企合作,推動“旅游+”與脫貧攻堅深度結合,什進村成為吸引眾多游客前往的美麗鄉村。這個10多年前不通水電的村莊,人均收入從2009年的2170元躍升至2017年的1.3萬元,被評為第一批“全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吸引各地“候鳥”前來度假消費的村落,如今已是田園變公園、農房變客房、勞作變體驗,成為人們安居樂業的美麗“鳥巢”。
?
相關鏈接:
潮起海之南|打造十萬人才下海南“互聯網”版?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