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河內4月19日電 通訊:歌會友 舞傳情——中越藝術家同臺獻藝共慶“三月三”
新華社記者王迪
“大家一起演奏、一起歌唱,即使語言不同、舞姿各異,但同臺演出這件事本身就有一種奇特的力量,可以讓原本不認識的人握手相識,彼此更加了解和喜愛。”越南新活力竹樂團團長童光榮說。
4月18日,恰逢農歷三月初三,是中國和包括越南在內的很多東南亞國家一些民族所共有的傳統節日。當天,越南河內文化大學內搭起了巨大的彩色遮陽棚,中越藝術家聯袂為在場觀眾獻上充滿民族特色的歌舞和器樂表演。
這場歌會式的表演是2018“三月三”文化絲路行越南站活動的一部分。這一活動以“同飲一江水 友好情誼深”為主題,由越南文化、體育和旅游部越中文化交流中心、河內中國文化中心共同主辦,廣西“三月三”文化絲路行組委會、河內文化大學承辦,包括民族歌舞展演、民間美食、民俗交流、青少年與媒體交流等內容。
當天,中國壯族山歌與瑤族舞蹈、越南的竹樂和斗笠舞等節目輪番登場,雙方以歌會友、以舞傳情,盡情展示中越多姿多彩的優秀民間文化和深厚傳統友誼。
自幼學習傳統竹樂的童光榮說,這次演出讓他對中國少數民族歌舞深感興趣,萌發了“必須要去這些歌舞發源地看一看”的想法。
他和團員們用越南傳統樂器演奏了多首曲目,其中婉轉輕快的《自由的翅膀》以精湛技藝贏得熱烈掌聲;石琴與鼓樂《英雄頌歌》以動感節奏帶動全場情緒;用中越傳統樂器演奏的《鴻雁》融合兩國文化元素,令觀眾倍感親切。
中國觀眾為獨具特色的越南竹樂喝彩,來自越南傳統醫藥學院的大學生范氏香被中國表演者身穿的美麗少數民族服飾深深吸引。“中國演員的服飾色彩豐富、花紋精致,令人賞心悅目,”范氏香說,“尤其是瑤族舞蹈演員的服飾,看上去銀光閃閃,我特別喜歡!”
范氏香所提到的舞蹈表現了瑤族姑娘得到盛裝頭飾后的喜悅和向往之情,閃亮的銀飾、絢麗的衣裙、熱情的笑容,配上輕盈的舞步和多變的隊形,成為舞臺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這個節目也贏得了越南越中文化交流中心主任阮文情的稱贊。他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越中人文交流意義重大,期待兩國為此創造更多有利條件。
對中方表演者來說,與越南傳統藝術的近距離接觸是一次難得的體驗。“第一次看到越南的竹樂表演,感覺非常棒!希望今后能有更多合作的機會。”來自廣西的舞蹈演員馮永丹對越南同行豎起大拇指。
同樣來自廣西的歌唱演員農華梅說,越方精彩的表演讓她感受到了當地人民的深情厚誼,希望“三月三”文化絲路行能繼續幫助廣西各民族文化“走出去”,被更多東南亞國家民眾所了解。
中國駐越南大使館文化參贊彭世團表示,這次在越南舉辦“三月三”文化絲路行活動,以文化交流為主線將中越多個民族的民俗文化串聯起來,有助于加深兩國人民間的了解和友誼。
?
?
相關鏈接:
三月三吃地菜煮雞蛋治頭痛?專家:地菜確實可防流感,但不宜久煮?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