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人才技術下沉,建設多個跨區域醫聯體,打造“一小時急救圈”
文昌醫改讓村民家門口就能看大病
“非常感謝陳醫生,讓我及早發現并治療癌癥?!苯眨牟旋垬擎倢毞即宕迕顸S蓉特意來到龍樓鎮衛生院,感謝省人民醫院派駐該院的醫生陳茹。
近年來,文昌大力推行醫療改革,實施人才技術下沉,率先在省內建設起多個跨區域醫聯體,提升鄉鎮衛生院醫療服務能力。同時,大力推進“互聯網+”醫療建設,打造“一小時急救圈”,為村民搭建起快速生命通道。
龍樓鎮衛生院同期門診量近倍增
3月初,40歲的黃蓉因乳房脹痛來到龍樓鎮衛生院,找在該院定點幫扶坐診的陳茹醫生看病。陳茹診治中發現疑似乳腺癌腫塊,要求黃蓉到省人民醫院做切片檢查,被確診為早期乳腺癌。
陳茹是一名外科博士、美國芝加哥大學的訪問學者、乳腺外科專家,2009年入職省人民醫院。今年1月2日,她和另外1名醫學博士、3名醫學碩士的同事,5人一同被派駐到龍樓鎮衛生院,成為省人民醫院定點幫扶鄉村衛生院坐診醫生。
根據文昌市衛計委和省人民醫院簽訂的3年幫扶協議要求,省人民醫院和龍樓鎮衛生院結成跨區域醫聯體,根據每半年調換一次原則,省人民醫院每批次派5名有碩士、博士學歷的醫生在龍樓鎮衛生院坐診,龍樓鎮衛生院還將派本院醫生到省人民醫院學習。
“他們來了不到兩個月,我們同期門診量增加近一倍。去年1月至2月的門診量是7000多人次,今年同期門診量超1.3萬人次?!饼垬擎傂l生院院長林蘊說,省人民醫院醫生在龍樓鎮衛生院長期坐診的消息傳開,原來生病時習慣往大醫院跑的村民,開始到鎮衛生院看病。
推行醫療“互聯網+”建設
不僅是龍樓鎮衛生院,文昌錦山鎮衛生院和海南省醫學院附屬醫院也簽訂了同樣的幫扶協議。
近年來,文昌市大力實施人才技術下沉、服務能力滿意度提升工程,截至2017年底,文昌市共組建跨省醫聯體2家、城市間醫聯體3家、城市??坡撁?家、市域醫聯體5家、市域醫共體1家等,逐步形成“上聯三甲、下聯鄉村”的市域分級診療模式。
“能在家門口看好病,村里人誰還愿意跑這么遠?”林蘊說,村民之所以樂意到龍樓鎮衛生院看病,離不開文昌大力推行的醫療“互聯網+”建設。
“這個是我們區域遠程心電診斷平臺,如果有疑難病例,同濟文昌醫院的專家可同步給出診斷結果?!痹邶垬擎傂l生院心電圖室,林蘊將一臺電腦打開,將一組剛剛檢查的數據發送出去,不到1分鐘,同濟文昌醫院醫生莊曼青就給出了診斷結果:竇性心動過速、左房肥大、ST輕度改變。
“患者必須立刻送到同濟文昌醫院,我們這里不具備治療能力?!钡玫酱饛秃?,林蘊和同濟文昌醫院取得聯系,立刻將患者送往市區?!斑@個平臺,為病人贏得寶貴搶救時間?!?/p>
“一小時急救網”效果顯現
目前在文昌市內,已經有30家衛生院、農場醫院建成了區域遠程心電診斷平臺,有效解決心電疑難診斷,這也增強了文昌去年7月搭建的“一小時急救網”功能,把胸痛中心的戰線前移,為廣大村民贏得了寶貴的搶救時間。
據了解,“一小時急救網”搭建不到一年的時間,已將150多名危急患者轉危為安。
除了區域遠程心電診斷平臺,龍樓鎮衛生院還搭建了區域遠程影像診斷平臺,村民在該院進行CT檢查時,如果該院醫生無法確診,同樣可以迅速將檢查結果上傳至同濟文昌醫院,讓專家作出診斷。
目前,同濟文昌醫院的影像診斷中心已和文昌市8家配置有CR、DR的基層衛生院,建成了市域遠程影像診斷平臺。
如今,隨著醫療人才隊伍的增強,林蘊正忙著將衛生院內一棟閑置樓房改成住院部,結束龍樓鎮衛生院沒有住院病床的歷史。
?
?
相關鏈接:
愛的奇跡!文昌好媳婦陸英揚悉心照料 癱瘓婆婆站起來了?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